农业·水利

水产业


【概述】2015年,金坛区渔业立足当前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渔业现代化建设为主要任务,以转方式、调结构为主线,加大服务与管理力度,坚持以项目为抓手,以科技为支撑,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化为纽带,在经济增长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全年全区水产品总产量4.98万吨,比上年降低2.4%,总产值22.33亿元,比上年增长11.3%。
  物质装备水平。以省、市、区高效渔业项目建设为抓手,每个镇(街道)新增1个以上高效渔业示范场、示范基地或示范方。全区新改造标准化池塘面积356公顷,全区标准化池塘面积比重达85.6%;推广渔业新装备600余台(套),渔业综合机械化水平保持在90%以上,全区建成常州标准化示范基地总数达9个;工厂化养殖取得新发展,新建鲥鱼工厂化养殖大棚7300平方米、南美白对虾工厂化养殖大棚2.3万平方米,新增高效设施渔业面积27333公顷,全区高效设施渔业总面积544667公顷,占全区水产养殖总面积358%;河蟹、青虾、常规鱼等渔业主导品种实现物联网信息化服务全覆盖。
  水产良种繁育。河蟹进一步完善以长荡湖周边地区为中心的400公顷优质蟹种培育基地建设,加大良种的培育力度,引进“长江1号”河蟹良种4000多公斤,培育优质蟹种1亿只。青虾开展“太湖1号”优良青虾的自繁自育,繁育良种10余亿尾,良种覆盖率100%。常规鱼方面,建昌省级水产良种繁育场依托新建成的现代循环流水鱼苗孵化环道,不断优化繁苗技术,全年繁育各类优质鱼苗10亿尾。优质鱼通过生态、温控、流水等技术创新手段,成功实现沙塘鳢苗种规模化人工繁育,共繁育沙塘鳢苗300万尾左右,为全区蟹虾鱼混养技术模式的大面积推广奠定苗种基础。
  科技支撑。围绕蟹、虾、鱼等主要品种,积极调优养殖结构、发展高效养殖模式,全区推广蟹虾和蟹虾鱼混养型生态养殖模式6666.67公顷(其中蟹虾6333.33公顷,蟹虾鱼333.33公顷),80∶20常规鱼混套养型生态养殖模式2000公顷,青虾双季主养型生态养殖模式1000公顷,渔业科技进步贡献率70%以上。
  水产品质量安全。按照常州市创建国家水产养殖综合标准化示范区的要求,全区水产养殖标准体系、水生动物疫病防控体系、水产品质量检测和监管体系不断完善,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以农户为单位填写塘口档案,档案创建率100%;以水生动物病害测报和水产品快速检测工作为平台,全年完成水产品快速检测511个,接受部省市抽检43个,检测合格率100%;完成病害样品检测81个,其中寄生虫阳性样品5个,病毒阳性样品3个,细菌性样品31个。
  现代营销。通过举办“网农对接”活动,积极组织河蟹龙头企业、家庭渔场和产销大户等各类新型经营主体与天猫商城、苏宁云商和京东商城等知名电商企业洽谈对接,鼓励和支持其在第三方平台开设网上店铺。2015年,全区有包括全国十大名蟹在内的“万叶”牌、“长荡湖”牌等10多个“母子品牌”河蟹生产商入住,有120余商家通过开设电子商务网页、淘宝、微信店铺或通过微信朋友圈、QQ等销售河蟹超过800吨,销售额2亿元,分别占全区河蟹销售总量的5%,占全区河蟹销售总额的15%。
  新型经营主体培植。重点扶持10家面积6.67~20公顷、公顷效益15万元的渔场和公顷效益7.5万元以上的家庭渔场,10家渔场积极运用电子商务、产销额100万元,带动周边养殖销售的产销一体专业大户,引导发展适度规模经营。2015年,全区新增家庭渔场70家,总数超过100家,渔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总数110余家,连接农户7600余户,渔户参合率85%,其中开设电子商务的约占10%,水产品现代流通业态销售率85.8%。
提升品牌影响力。2015年,全区加大“长荡湖”区域性公共品牌培植和营销力度,出台《长荡湖大闸蟹区域性公用品牌使用实施方案(试行)》,长荡湖大闸蟹使用“母子商标”模式进入市场,按照“统一品牌、严格管理、自愿加入、共同维护”的原则,统一品牌包装、统一使用条件、统一规范程序等,首批15家符合条件的长荡湖大闸蟹养殖和营销企业授权使用“长荡湖”牌标识。
  【农业部和省海洋与渔业局领导调研金坛现代渔业】7月,农业部渔业局养殖处处长丁晓明、省海洋与渔业局副局长张建军一行,重点围绕新型渔业经营主体培植、高效渔业建设、先进技术推广3个方面对金坛现代渔业展开调研。通过走访指前镇兄弟家庭渔场和产销大户,听取负责人对家庭渔场运营状况的介绍,与产销大户探讨电子商务销售模式。通过考察省级现代渔业精品园和省级良种繁育场,对园区标准化池塘、道路绿化以及物联网养殖系统、微孔管道增氧装置等硬件和软件设施建设情况进行了查看,并认真检验了“四大家鱼”新型苗种繁育设施构造、产能及功效。通过与养殖户进行现场交流,仔细聆听蟹虾、蟹虾鱼混养模式的推广应用情况,掌握了蟹池“155”生态高效养殖技术在养殖产量、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等方面的明显优势。调研对金坛“科技兴渔”的理念,以及金坛在现代渔业发展过程中探索创新先进技术、模式所取得的成绩表示赞赏,充分肯定了金坛渔业对江苏和周边地区的积极促进作用,同时希望金坛继续发挥优势,做好“科技兴渔”的先导者。
【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派员一行到金坛调研培训工程】年内,围绕渔业培训工程的实施,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副处长朱莉萍、浙江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副站长蔡引伟重点考察了江苏省渔业科技示范与研修(金坛)基地,对研修基地的环境设施、现代渔业装备、高效养殖模式进行了深入了解,同时,听取关于金坛以渔业科技入户、职业渔民培训、新型农民培训等培训工程为平台,以研修基地为依托,为全区以及江苏省内外提供养殖技术培训的工作汇报,对金坛培训工作的开展特色和辐射功能进行了综合评价。金坛围绕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动态,组建了一支由区、镇业务骨干、乡土专家、养殖能手为主的培训讲师团,通过现场传授实用技术、指导操作,说给养殖户听,做给养殖户看,带着养殖户干;紧紧围绕养殖生产实际,把培训课堂设到到养殖塘口和养殖户家中,重点推广蟹池“631”、蟹池套养鳜鱼、蟹池微孔增氧、蟹池“155”、物联网养殖、青虾双季养殖等生态高效养殖技术;同时,本着让养殖户在多元化培训形式中增长知识、提升能力,在养殖中增添乐趣,在收获中取得实惠的原则,通过以会代训、交流轮训、以观促训的途径,组织养殖户开展现场会、座谈会、典型交流、“致富讲坛”、塘口门诊、相互“找茬”等形式培训。
 【省渔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张朝辉调研金坛渔业生产】11月11日,省渔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张朝晖一行到金坛调研现代渔业建设发展情况,并深入示范户塘口了解渔业生产情况。先后到金坛省级渔业产业园区、儒林柚山和西城方边河蟹高效养殖基地,重点查看了池塘标准化改造、物联网应用等渔业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良种引进和新技术推广应用情况,高度肯定金坛“四个一批建设”,特别是以各级各类项目建设为抓手,高起点建设的一批示范场、示范基地、示范村,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示范户,为引导渔民转变观念、加快渔业转型升级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对金坛分别以“产量型”和“规格型”为主的两种高效养殖模式深表赞许。
 【金坛区获全省渔业科技入户工作先进集体】2015年,金坛区从优化专家、指导员和示范户队伍着手,围绕科技入户主推技术,不断调整养殖结构,改进创新技术环节,促进主推技术优化升级;积极开展异地互动、现身说法、典型交流、现场观摩等形式培训班以及省级研修班、养殖技术对口培训班,丰富培训内容;结合联镇蹲点挂户活动进行入户指导,提供菜单式专家服务,利用物联网开展远程技术指导,以此拓宽服务领域,提升服务质量;开展“村看村、户看户,科技要学示范户”“五星级示范户”创建和“抗灾”保渔专家行、“网农对接”等活动,深入推进渔业科技入户工程深入开展。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进一步彰显主推品种优势,扩大主推技术覆盖面,提高渔农民素质,突显示范辐射效果,持续增加农民人均收入。示范户河蟹平均公顷单产1848公斤、公顷产值17.85万、公顷效益9.38万元,经评委考核,以全省第一的成绩获2015年江苏省渔业科技入户先进集体。
【“长江1号”河蟹生态高效养殖技术集成与推广项目获金坛区科技进步一等奖】“长江1号”河蟹生态高效养殖技术集成与推广项目,根据河蟹生物学特性,池塘工程学和生态学原理,通过引进“长江1号”大眼幼体,基于全程投喂配合饲料条件下“长江1号”河蟹配合饲料投喂技术、生态养殖技术和养殖模式优化,开展大规格蟹种规模化培育技术示范以及成蟹的养殖推广。2015年,建立“长江1号”大规格优质蟹种培育示范基地14367公顷,其中百亩连片基地2个,培育优质蟹种5113万只;建立核心示范区21067公顷,公顷产优质河蟹2265千克,平均规格每只166克;推广“长江1号”河蟹池塘生态高效养殖面积22208公顷,公顷产优质河蟹2010千克,平均规格每只161克。
 【江苏省、江西省水产养殖技术对口培训班在金坛举办】2015年,利用金坛省级园区是全省唯一渔业科技培训与研修(金坛)基地这一优势资源,为江西省上饶市鄱阳、广丰、德兴等10个县、区42名渔业业务骨干、养殖企业、养殖大户系统阐述江苏河蟹产业发展动态、水产品质量安全现状与检测方法,重点讲解河蟹生态高效养殖、小龙虾健康养殖、池塘青虾养殖、淡水鱼病害防控、渔业物联网养殖等新技术、新模式,帮助参加培训人员开拓视野,丰富知识,进一步提高专业技能与水平。
  【金坛河蟹获“全国河蟹大赛金奖”和“最佳口感奖”】按照2015年“王宝和杯”全国河蟹大赛比赛要求,金坛区精心组织养殖企业、家庭渔场、养殖大户赴上海参赛,其中江苏长荡湖水资源综合利用开发有限公司、江苏长荡湖水产科技有限公司、金坛绿源特种水产科技有限公司和金坛指前镇明生水产养殖家庭农场等4家单位,因河蟹活力、肥满度、体色和外形特征等方面突出,外观颜色橘红,香腥味十足,膏黄饱满,肌肉富有弹性而微甜,经评委认定,金坛4家单位全部获得金奖,金坛绿源特种水产科技有限公司选送的“长荡湖”牌河蟹还获得“最佳口感奖”,是全国获此殊荣的5家单位之一。
  【金坛联合上海海洋大学开展抗灾保渔专家行活动】6月以来,全区出现多次强降雨过程,湖泊、河沟、池塘水位猛涨,致使渔业生产遭到特大洪涝灾害的袭击。灾后,全区30名技术人员,会同上海海洋大学4名教授,23名博士和硕士生,组成3个抗灾保渔指导小分队,深入各镇、街道实地走访受灾塘口,了解灾情,召集养殖户开展塘口培训,现场为受灾养殖户解答复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注意事项,发放《渔业抗灾复产技术资料汇编》等资料,并根据灾后现状,举办灾后河蟹养殖管理技术、青虾养殖管理技术、水产病害防治技术和鱼类养殖管理技术专题培训班。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专家考察金坛区大宗淡水鱼产业】8月25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院士桂建芳以及研究员戈贤平、谢俊、刘兴国等专家考察金坛区大宗淡水鱼产业,重点走访了新型经营主体马洪法家庭渔场、建昌省级良种繁育场和建昌水产养殖场,对休闲渔业的经营模式、现代化的苗繁设施和规模化的大宗淡水鱼产业进行了详细了解,对金坛区大宗淡水鱼产业发展过程中的系列创新举措和取得的成就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围绕亲本引进与更新、品种改良与拓展、模式优化与推广、疾病预防和控制等方面,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专家与养殖户进行了详细交流,现场为养殖户提供了全面的技术指导,引导养殖户从亲本和苗种繁育上强化大宗淡水鱼种质,合理搭配养殖品种、控制养殖密度,并树立生态病防和可持续发展的养殖理念。
  【金坛河蟹加工业取得新突破】2015年,江苏长荡湖水产科技有限公司与无锡市欣旺大酒店有限公司共同成立江苏欣旺长荡湖水产科技有限公司,从事河蟹养殖与暂养、加工包装和销售等业务。公司生产的可以直接食用、又便于保存的长荡湖欣旺飘香蟹,倍受广大消费的青睐,标志着金坛河蟹产业结束了长期以来产销链条中没有加工环节的历史,为金坛河蟹产业的进一步壮大以及健康、持续、稳定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金坛选手在首届全国水产技术推广职业技能竞赛中取得佳绩】首届全国水产技术推广职业技能竞赛采取理论知识考试与操作技能考核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分预赛和决赛两个阶段。金坛参赛选手阙有清在预赛中从全省42个县(市、区)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作为江苏省的3名参赛代表之一参加全国决赛。通过与来自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84名参赛选手角逐,阙有清获得团体二等奖、个人三等奖。(罗 明)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