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水利

粮油种植业

【概述】2015年,全区粮食作物总面积3.562万公顷,较上年减109333公顷,减3.0%,连续5年缩减。公顷单产7543.5公斤,较上年增39.45公斤,增0.5%。总产26.88万吨,较上年减6718吨,减2.4%;全区共实施部省级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15个。其中,部级8个,省级7个。
  夏粮总面积1.4833万公顷,较上年缩46公顷,减3.0%。公顷单产5370公斤,较上年增加27.9公斤,增0.5%,再创历史新高,实现了自2004年起连续十二年增。总产7.97万吨,较上年减少1996吨,减2.4%。其主要作物小麦面积1.444公顷,较上年减少43公顷,减2.8%。公顷单产543.5公斤,较上年增加29.1公斤,增0.5%,连续十二年递增,创历史新高。总产7.85万吨,较上年减少1805吨,减1.5%;大麦面积127.47公顷,较上年减少20.93公顷,减14.1%。公顷单产4260公斤,较上年减少406.65公斤,减8.7%。总产543吨,较上年减157吨,减22.4%。
  秋粮面积20787公顷,较上年减少633公顷,减3.0%。公顷单产9096公斤,较上年增加47.4公斤,增0.5%,创历史新高,实现7年递增。总产18.91万吨,较上年减少4722吨,减2.4%。主要作物水稻面积18760公顷,较上年减少480公顷,减2.5%。公顷单产9675公斤,较上年增加15公斤,增0.2%。总产18.15万吨,较上年减少4355吨,减2.3%。其中中稻面积155.13公顷,公顷单产9534公斤,总产1479吨,分别较上年增124.8公顷、609公斤、1211吨;晚稻面积18607公顷,公顷单产9675公斤,总产18万吨,分别较上年减少603.87公顷、增13.95公斤、减5566吨。
  全区油菜总面积2540公顷,较上年减少586.67公顷,减少18.8%,连续6年缩减。公顷单产2445公斤,较上年增加15公斤,增1.9%,创历史新高。总产6207吨,较上年减少1305吨,减17.4%。
  水稻平均销售单价每公斤2.9元,较上年降0.2元;公顷产值28243.5元,较上年降1878元;公顷成本13275元,较上年高705元;公顷效益14968.5元,较上年降2583元;
小麦平均销售单价每公斤2.36元与上年持平;公顷产值15108元,较上年高151.2元;公顷成本7983.45元,较上年降49.95元;公顷效益7214.55元,较上年增201.15元;
油菜籽平均销售单价每公斤3.5元,较上年降1.5元;公顷产值9324元,较上年降3981.75元;公顷成本83916元,较上年减865.2元;公顷效益932.4元,较上年减3116.55元。
  全区农资综合补贴面积28703.69公顷(每公顷补贴1242元),发放补贴资金35649988.8元;粮食直补面积16521.62公顷(每公顷补贴300元),发放补贴资金4956486.4元;水稻良种补贴面积15919.284公顷(每公顷补贴225元),发放补贴资金3581838.9元;小麦良种补贴面积15179.64公顷(每公顷补贴150元),发放补贴资金2276945.26元;油菜良种补贴面积691.15公顷(每公顷补贴150元),发放补贴资金1036727元。全年共核实享受补贴面总积7.701万公顷,发补贴资金4656.89万元。
  全区稻麦油参保总面积3207333公顷,参保人数15.69万户,参保保费1065.11万元,总保额26627.45万元。保险全部由各级政府承担,其中参保面积水稻16400公顷、小麦15013.33公顷、油菜660公顷。2015年,赔付受灾定损面积2758.42公顷,赔付资金880.07万元,其中水稻受灾定损面积2224.95公顷,赔付资金741.79万元;小麦受灾定损面积506.02公顷,赔付资金131.69万元;油菜受灾定损面积27.45公顷,赔付资金6.59万元。
【突发灾害】4月29日凌晨,金坛区金城镇白塔村、庄城村等地遭遇特大冰雹侵袭,造成部分齐穗小麦茎秆折断,无法正常生长造成绝收。据金城镇农服站统计上报,此次冰雹灾害共造成当地5133公顷小麦绝收。
  6月15~17日和6月21日~7月1日,金坛区连续两次遭遇强降雨过程,其中6月16~17日总降雨量1969毫米、6月27日单日降雨量2746毫米。造成金坛区部分水稻秧田和栽插后大田受淹,秧苗受损情况严重。据各镇农服站统计数据,全区水稻受淹面积933333公顷。为防灾后秧苗短缺、出现抛荒。全区共发放灾后补助资金9142万元,委托金坛种子公司调运水稻稻种99计985吨,同时组织5镇17家合作社进行二次育秧,全区共补育秧苗1672万盘,使用1301万盘。
  受10月末、11月上中旬的持续降雨影响,金坛区水稻收割进度严重偏迟,部分稻田至12月中旬才收割。同时由于成熟期长时间且过多的雨水,水稻品质较往年略降,销售价格偏低。
【创新农技推广方法】12月8日,南京农业大学在金坛稻麦科技示范中心召开“国家重大农技推广服务试点工作推进会”。农业部、省农委、省财政厅、南京农业大学以及试点单位的领导、专家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联盟代表等60余人参加会议。
  会上,南京农业大学副校长丁艳锋就试点工作的意义和要求进行了解读和部署。在与会代表的见证下,会上成立了金坛稻麦产业新型经营主体协同创新战略联盟,并举行了南农易农APP开通仪式。会议组织观摩金坛稻麦科技示范中心。金坛稻麦科技示范中心历经5年的建设,总体水平位居省内一流,苏南领先。
  区政府副区长陈锁龙、区农林局局长闫炳泉参加会议。
 【水稻机插现场观摩】6月8日,区劳动竞赛委员会在指前镇建春村金坛稻麦科技示范中心,举办金坛区第十三届职工职业技能竞赛插秧机操作工技能比赛。区农林局组织各镇(街道)农服站(经发办、农业办)站长(主任)、栽培员、农机员,农林局种植业条线全体技术人员,共计200余人参加现场观摩。通过活动,在全区树立“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广大技术员、插秧机操作工对机插质量标准有了更清醒的认识,对如何操作插秧机来提高栽插质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于提高全区的机插质量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专家到坛指导小麦越冬期管理】1月5日,全国小麦专家组副组长、扬州大学农学院党委书记郭文善教授会同中国农业大学王志敏教授及扬州大学朱新开教授到金坛市指导小麦越冬期管理。市农林局副局长胡国强等人陪同。专家一行,踏田查看市3个小麦万亩示范片重点方,并走访金坛市稻麦科技示范中心及朱林镇沙湖农机合作社。
  在整个查看走访过程中,专家们对金坛区当前理想的小麦基础表示肯定和欣喜。对金坛农技人员能够自己动手,实践操作展示基地,在展示过程中开拓思维,有目标、有计划地进行新技术的攻关和探索表示赞许。同时表扬农技人员能够实实在在的指导引领农户应用新技术,切实将新技术在全市范围内大面积推广应用。
  2014年秋播,金坛区积极推广应用小麦机械化播种,全区小麦机械化播种面积406667公顷,机械化镇压面积达666667公顷次。新技术的大范围应用,克服了小麦生产过程中水稻秸秆还田量大、秋播过程连阴雨、播后长期无雨干旱、寒流侵袭频繁等不利影响,为实现良好的生产奠定基础。
【金坛稻麦科技示范中心】金坛市稻麦科技示范中心位于指前镇建春村,总面积1353公顷。2015年,以金坛区稻麦科技示范中心为平台,设立了品种展示区、高产攻关区、技术储备区、新技术示范区4个主要功能区域。
  品种展示区:选择适合金坛区稻麦周年高产高效的新品种、新品系,进行品比试验,集中展示在科技示范中心,研究其生育特性和抗逆能力,让技术人员和农民朋友共同评判,选择金坛区今后稻麦周年高产高效的主体替代新品种。
  高产攻关区:由技术人员按照稻麦高产技术要求,设计方案,自己动手实施,展示技术人员的新价值,实现高产攻关的新水平,锻炼一批稻麦高产攻关的新人才。
  技术储备区:结合国家、省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省农业三新工程等项目,开展一系列的技术试验,从试验中得到新启发、新观点、新经验、新收获,让新技术不断提升、日趋完善。
  新技术示范区:为解决制约金坛区稻麦周年高产高效的技术瓶颈,由全体技术人员参与,在新技术示范区内大胆实践,大胆创新,开展一系列的新技术、新机具的应用,取得显著的示范效果。(段云辉)
【耕地质量建设】2015年,紧紧围绕耕地质量建设,以项目为抓手,推进(粮油类)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全覆盖,建成8个常州市市级耕地质量监测点。建立一个耕地质量综合提升示范区,重点推广商品有机肥3300吨,冬绿肥种植以奖代补200公顷。配合常州市农委完成金坛区国土局申报的2015年金坛区补充耕地质量评定工作。(沈家禾)
【生态控草技术论坛及培训班在金坛区举办】6月8日,江苏省杂草研究会、南京农业大学杂草研究室在金坛区举办生态控草技术论坛及培训班。
  南京农业大学杂草研究室于2000年率先开展稻麦连作田杂草可持续管理技术的长期定点试验,并在小区试验的成功基础上,开始(江阴)大田的示范并推广,又进一步在常州金坛和安徽开展更大范围的示范并推广,亦取得显著的效果,杂草的可持续控草技术进一步完善。该技术实施后可以减少40%以上的化学除草剂的使用量,降低成本30%以上。还明显降低环境污染的压力以及延缓杂草抗药性的产生具有显著的经济和生态效益。(周秋娟)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