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与社会保障

【概述】 2009年,全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围绕“保就业、稳社保、促和谐”目标,继续化解金融危机对劳动保障工作形成的不利影响,加快城乡就业、创业进程,千方百计促进就业;巩固扩大社会保险扩面征缴成果,提高各类保险覆盖率;建立健全源头预防劳资纠纷机制,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创新服务企业、群众、基层的举措,劳动保障事业实现了新发展。劳动仲裁实体化建设成果被评为江苏省三等奖县(市)。机关事业单位保险经办工作被评为省、常州市先进集体。

【就业创业】 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市稳定就业促进就业的政策,建立失业预警、企业减员报告、返乡农民工监测等制度,发挥市人力资源市场平台作用,引导用人单位规范用工,少减员,慎裁员,保岗稳定就业。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职业技能等各类培训力度,帮助从业人员实现技能就业。4月成立市创业(就业)服务中心,提供创业培训、开业指导、小额贷款等全程服务,以创业带动就业。钱建华、沈康等5名创业能手被评为金坛市创业明星。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8800人,新增就业岗位8192个;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148人,困难人员再就业506人;就业再就业培训36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0340人、转移10112人,创业培训54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继续控制在4%以内,为2.4%。

【高技能人才培育】 4~10月,开展第二届高技能人才评选,有10人被评为金坛市有突出贡献技师、1人被评为常州市技术能手,享受3年的政府津贴,每人每月450元。对全市2006~2008年荣获“常州市技术能手”称号的66人,发放一次性奖励,共计19.8万元。职业技能鉴定取证3227人,新技师86名。11月市就业培训中心从市就业处分设,就业处增设职业技能鉴定科。

【社会保险】 全年企业养老、职工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项保险分别净增参保5171、6008、4507、7843、13054人;5项基金征缴收入分别为36000、14128、3149、1760、925万元。居民养老保险新增参保3.16万人,覆盖率66.5%;领取养老补贴6.81万人。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实现“即征即保”,新增保障人数1.25万人,总保障人数增至1.59万人。完成“知青半家”(城镇户籍知青在上山下乡期间结婚,原农村户籍配偶)户、六十年代精简下放职工调查,并制定出台《金坛市城镇老年知青半家户和六十年代精简下放职工养老补贴暂行办法》,全市有823人每月享受到100元的养老补贴。职工医疗保险实现在常州市范围内异地结算医疗费。调整增加企业退休人员基础养老金,调整后人均月养老金为1459元。职工医保退休人员享受待遇与单位缴费情况脱钩。企业养老、机关事业单位保险分别开展退休人员免费健康体检,共有4000多人参加免费检查。10月,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费按月结算并同步开展“差改全”试点,试点单位达178家,覆盖达74%。

【劳动关系调整】 建立并实施企业欠薪预警和欠薪报告、劳动监察和仲裁建议书等制度,形成响应灵敏的劳资纠纷预警处置机制,有效应对劳动保障突发事件和劳动各类纠纷,全年共处置劳动保障突发事件53件,劳动监察立案331件,追讨工资330多万元,补办社保120人;劳动合同书面报告5.7万人;劳动仲裁受理立案1018件;受理工伤案件1180件,认定1172件;审批综合计算工时制和不定时工时制企业86家,涉及职工35052人。(李罗保)

打印 关闭 收藏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