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水利

  • 综述
  • 粮油种植业
  • 水产业
  • 畜牧业
  • 林业
  • 园艺业
  • 农业机械化
  • 农业综合开发
  • 农林场圃
  • 长荡湖水产管委会
  • 水利

综述

   2012年,全市紧紧围绕农业现代化建设这个中心工作,强化力量、细化目标、实化举措,加快完善现代农业“五大体系”(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农业基础设施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农林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势头良好。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在水稻高产增效创建整县推进的基础上,指前镇稻麦、直溪镇小麦高产增效创建整镇推进。全市稻麦单产双超历史记录,实现粮食总产29.16万吨,较上年增7797吨,蝉联全省粮棉油高产增效创建工作先进单位。全市农业总产值51.84亿元,比上年增12.8%,农业增加值27.64亿元,比上年增12.7%,农民年人均纯收入15608元,比上年增13%,其中来自一产的贡献份额连续多年超过400元。

  基层农技推广和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全市7镇1区全部建成“五有”农业综合服务站,高标准通过省级验收。新建成标准化兽医站2个,全市动物防疫密度、畜产品产地检疫率100%。实施“持证农民万人培育行动计划”,新增持证农民1.05万人,持证农民占28.76%。全面推进“五项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新培育5150个各类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周边约8万多农户,基本实现“产业全覆盖、村村全覆盖”。

  农田标准化、农业设施化、农机现代化。全市新增高标准农田3106.67公顷,高标准农田已达20026.67公顷,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59.65%。全年推广商品有机肥5500吨,有机无机复混肥2300吨,“以奖代补”绿肥种植面积540.2公顷。全年新增高效设施农业1546.67公顷,总面积7080公顷,占耕地面积比重21.09%。新增高效设施渔业面积686.67公顷,总面积4246.67公顷,占全市水产养殖面积的26.54%,成为全省渔业现代化建设试点县。推广畜禽自动化喂料流水线60多条,实施棚舍改造20多万平方米,圆满完成年度31个生态健康养殖场的创建目标,畜牧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全年农机总投入3900多万元,较上年增加近1000万元,全市机械化作业综合水平85%。同时,不断创新思路,推进社企共建,积极鼓励村集体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全年新发展农机专业服务组织14家,总量达68家。农机安全监理工作受到农业部表彰,巩固提升了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创建成果。

  农业信息服务、质量安全监管、专业市场销售、多元投入融资平台。在完善金坛农林信息网、“12316”三农服务热线、惠农短信平台和农技“110”信息服务功能的同时,重点为700个种养大户、200个专业合作社、100个农业企业提供每年50次以上的免费信息服务,为广大农民(企)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信息服务。深入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扎实推进种子执法年活动,全面推进“放心农资”进村入户。顺利通过农残检测扩项论证,不断加大蔬菜农残抽检频率,避免“问题菜”流入市场。切实做好动物疫病防控和检验检疫工作,扎实开展“瘦肉精”专项整治,推进“放心肉”工程的实施。长荡湖水产品交易市场和立华禽业销售平台建成投入使用,进一步完善全市农产品市场体系。以鑫品茶业、江南春米业为实施主体,积极推进名特优农产品集中展示和销售中心建设,做靓农产品宣传推介窗口。争取各类政策性扶持资金1.47亿元,较上年增16.66%。积极推进园区融资平台建设,全年吸引“三资”12.6亿元,有力推进产业园区建设,打造了一批高效设施农业新亮点。量质并举,规范管理,年内提供涉农贷款信用担保1.18亿元,支持现代农业发展。

  政策强农、金融支农、保险护农、生态立农、品牌兴农。结合太湖水治理,再造长荡湖人工湿地120公顷,实施氮磷拦截工程14.4万平方米、畜禽粪便处理工程1个、有机循环农业工程7处、生态发酵床养殖工程1处。结合村庄环境连片整治,完成绿化造林面积839.78公顷,新增省级绿化示范村23个,新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20处,建设中小型沼气工程7处。结合秸秆禁烧,在持续扩大秸秆全量还田面积的同时,依托食用菌企业和农机专业合作社,提高秸秆利用、收贮能力,被评为全省秸秆综合利用先进县。结合林业综合基地建设,加快全市森林防火、林业资源管理、野生动植物保护、森林病虫害防治等工作的数字化、信息化步伐,有效保护森林资源和野生动植物资源。深入开展“强龙行动年”活动,全市新增常州市级农业龙头企业5家,新认定金坛市级农业龙头企业69家。农产品出口创汇额近6000万美元,比上年略增。新认定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1种(金坛雀舌)、区域共用品牌1个(长荡湖中华绒螯蟹)、省名牌产品1种(金土地有机稻米)、农产品出口企业1家、农业“三品”(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49种。上海农产品超市对接取得实质性进展,仅半年时间,金坛市农产品销售额7000多万元,为全市名特优农产品赢得高端消费市场和口碑。举办首届中国·金坛雀舌茶道会和第二届长荡湖湖鲜美食节,组织80多家农业企业参加各类规格农展会12次,30多只农产品在省级以上评比中获奖。

  (周秋娟)

【“新五有”农服中心】 6月,金坛市7镇1区农服站“新五有”农服中心全部建成。全市共投资430.73万元,修缮为农服务大厅、培训教室、检测室、档案室等办公用房3626平方米,购置数字化检测仪、农药残留快速检测仪、笔记本电脑、打印复印多功能一体机等仪器设备926台套。建设规模试验示范基地8个,面积234.67公顷。通过项目建设,各镇农业综合服务站办公与推广设备先进、配置齐全,人员配备结构合理,机构职能、工作职责明确,内部管理制度健全,基本达到“有先进服务手段、有优良专业人员、有规模示范基地、有严格责任制度和有稳定财政保障”的“新五有”目标。

【农业科技创新】 2012年,共有12项成果获各级科技成果奖。“蟹虾“155”生态高效养殖技术研究与推广”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研究与推广”分别获常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南方优质鲜食枣品种选育及开发”等10项成果获金坛市科技进步奖(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6项)。全市农林系统获国家专利授权18项,其中国家发明专利4项。

【上阮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成省级园区】 2012年,《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公布江苏省现代农业(渔业)产业园区名单的通知》中,金坛上阮现代农业产业园榜上有名。上阮现代农业产业园于2010年10月规划建设。建设区域涉及薛埠镇上阮村、赤岗村、长山村、山蓬村,总面积2766.67公顷。核心区位于上阮村,面积700公顷,分为四区、八园、一中心。园区以发展经济林果、设施农业、循环农业、旅游观光农业为主导产业,沟渠路林、泄洪涵闸配套,形成岗顶、岗坡栽植中高档绿化苗木,坡地、平地种植优质水果、洼地种植特色蔬菜产业格局和园园相通,区区相连的路网格局,以及道路绿化、园区门楼、苗木造字、景观小品、道板工程等相配套的园区新面貌。南农大研究生工作站、南工大生物资源综合利用研发中心等的成立,进一步提升了园区科技创新能力,有规模入园企业及农民合作社38家,注册总资金超过3亿元。该园区累计投入资金4.1亿元,建成面积2673.33公顷,实现年产值超6亿元。

【新认定4家金坛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 2012年,共申报金坛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11家。其中,水产类5家;园艺类4家;畜牧养殖类2家。组建了由水产、园艺和畜牧等科站专家组成的认定评审专家组,对照市级产业园区认定办法确定的评审方案,采用申报材料评分和现场评分相结合的办法,由高分到低分,确定园区的排序。经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领导小组研究决定,常州市薛埠(花木)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金坛市指前(家禽)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金坛市金丰(循环农业)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金坛市直溪(常规鱼)现代农业产业园区4家为2012年金坛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

【省级产业园区奖励资金建设项目通过省级验收】 7月24~25日,金坛市水产技术指导站和金坛市绿源特种水产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承担完成的“2010年省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奖励资金建设项目”通过省海洋渔业局的验收,为第一个通过验收的省级园区。

  项目建设完成园区北干河南侧池塘改造、网围生态养殖小区建设、水产品市场设施配套、河蟹出口打包车间改造、培训室改造及环境在线监测系统建设、“三新”(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展示区建设、园区产品销售中心建设和长荡湖餐饮船污水处理管道建设等工程,使园区实现产值5.29亿元,利润1.27亿元。长荡湖成为国家级长荡湖中华绒螯蟹养殖标准化示范区。

【园区产业研发中心博士工作站】 江苏省金坛现代(渔业)农业产业园区与上海海洋大学共建的园区产业研发中心博士工作站,相继成为全国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江苏省河蟹产业公共技术研发中心试验示范基地、江苏省省级渔业科技培训与研修基地和江苏省渔业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其研发成果“631”池塘生态高效养殖技术获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奖二等奖,蟹池微孔管道增氧生态高效养殖技术获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奖一等奖和江苏省海洋与渔业科技创新一等奖,两项技术均获国家发明专利。

【村级规范化农业科技服务站建设】 2012年,按照“政府购买、民办民评、综合服务、动态运行”的建设思路,金坛市开始在朱林镇黄金村、朱林村、直溪镇西溪村等启动实施村级规范化农业科技服务站建设。统一名称、统一标识、统一服务规范、统一评价标准、统一运作模式,把村级规范化农业科技服务站建成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装备的推广终端、农民培训的田间学校、综合服务的一线网点。

【农业推广信息上报工作受到通报表彰】 2012年,农业部科教司在中国农业推广网专门开设专栏,搭建信息平台供全国各地交流工作经验、宣传典型事例等。金坛市认真组织,大力宣传,全年共提供各类信息429篇,位居江苏省第一位,受到中国农业推广网的通报表彰。

【挂县强农富民工程】 2012年,金坛市继续与南工大合作,在江苏三德利牧业有限公司和江南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实施“挂县强农富民”工程。采用南京工业大学的特色技术,对三德利销售中心的污染物进行进一步消减,为实现无污染、零排放保驾护航。在薛埠镇长山村江南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建设农作物秸秆粪污混合发酵制备有机肥系统一套,为秸秆综合利用提供示范。“挂县强农富民”工程实施以来,有10多农业企业与南工大合作,申报各类能源项目。南工大-江南科技生物质资源综合利用技术联合研发中心启动运行。

  (孙云玉)

【持证农民万人培育行动计划】 2012年,金坛市农广校紧紧围绕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总目标,立足新起点,瞄准新目标,全力开启农业现代化持证农民培训新征程,全力实施持证农民万人培育行动计划。共举办实用技术培训296期,培训23177人次;创业培训200人次;职业农民培训570人次;农业信息技能培训504人次;“阳光工程”培训771人次;地方自筹资金完成持证农民培训8895人次;全市持证农民28.76%。

【农业部农民教育培训服务体系调研组到金坛调研】 7月20日,农业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副主任刘天金带领农民教育培训服务体系调研组,到金坛市调研农民教育培训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研组一行听取了金坛市现代农业发展、农民教育培训服务体系建设、近年来农民培训的主要做法和取得的成效以及下一阶段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建设的设想打算;实地察看了农广校农民培训场所设施、农民培训档案台账资料、农民培训实训基地以及三德利畜禽公司培训基地。调研组对金坛近年农民培训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效给予充分的肯定,并就农民教育与农民培训的多层次、多形式、广覆盖、经常性方面提出要求。

  (陈 乐)

【农业行政执法】 全年,金坛市农林局共计执法检查各类农资生产、经营单位,农产品生产企业500余家,检查各类农业机械4000多台次,排查农机事故隐患290起,无害化处理病死猪7072头。查处农林违法案件60起,罚款21.68万元。对符合条件的2366艘渔业机动船舶进行补贴,共兑付补贴资金453.25万元。由于工作扎实,规范操作,全年没有接到一起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案件,农业行政处罚案卷被江苏省农委评为优秀案卷。

【农资市场诚信体系建设】 2012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示范农资经营店和诚信农资经销单位评选活动,成功申报5家省级示范农资经营店、17家常州市级示范农资经营店和26家县级示范农资经营店。

【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 2012年,市农林局对原有行政权力155项权利进行再梳理,对照现行农林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对涉及农林管理的12类行政权力事项重新进行了再清理,共新增权力215项,所有权力全部纳入网上运行。全年共办理行政许可22387件。其中,渔船检验登记2402艘;捕捞许可证55份;木材运输证5543份;森林植物检疫证10500份;农作物种子生产许可证17份;农机登记牌证114份;农机年检2792个;动物检疫证明964份。窗口服务实现零投诉。

  (陈良俊)

【农产品检测与质量安全】 2012年,金坛市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共抽检蔬菜35个品种7110个样品,蔬菜农药残留速测合格率100%,共编检测简报39期1444份,分别报送至省市相关领导和部门;开展环境类和投入品类检验检测,共检测土壤、肥料等313个样品,提供技术参数2730个,并且一次性通过全国土壤能力验证;承担省农委下达的“三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产品)监督抽样与检测,水果(葡萄、桃子)、稻米生产环境风险预警3个专项检测任务,与常州市农检中心进行农产品检测项目协作,共检测397个样品,提供技术参数1.5万多个。

【通过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实验室复评审+扩项】 2012年9月,金坛市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通过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实验室监督评审+扩项考核。该中心具备种植业19类无公害农产品,9个农业投入品,药物残留、重金属等47个不重复参数的检测资质能力。检测能力处于全省县级检测站前列。

  (何琳华)

【农业龙头企业提档升级】 2012年,金坛市全面开展农业龙头企业的监测和评审,取消部分不合格农业龙头企业,并积极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申报农业龙头企业。年底,全市各级农业龙头企业112家(省级6家、市级11家、县级95家),在质量上和数量上有了跨越性的提高。

【“绿坛”牌无节水芹出口示范基地升级】 金坛市的无节水芹,因其色泽白嫩、口感爽脆、营养丰富等及地方独有等特点,素有“苏南奇葩”的美名。4月,江苏金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33.33公顷水芹出口示范基地通过省级标准验收。

  (滕 颖)

【沼气发电】 截至2012年年底,全市建成大型沼气发电工程800~1200立方米6座,300立方米中型沼气工程6座,200立方米小型沼气工程24座,50~100立方米沼气工程13座。

【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普查】 2012年9月启动。该普查在全市工矿企业周边污染农区以及一般农区产地重金属污染情况进行,全面了解蔬菜、水稻、茶叶、果园等农产品产地重金属污染现状,完善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质量档案,建立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监测预警机制。

  (白洁瑞)

【打印】  【关闭】  【收藏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