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一段关于东方新都“共享菜园”的短视频在网络上悄然走红,引发了众多网友的羡慕与点赞。这处位于东方新都小区南侧的“网红”菜园,不仅种出了新鲜蔬果,更“种”出了和谐的邻里关系,探索出一条城市社区治理的新路径。
11月25日下午,记者走进东方新都“共享菜园”,映入眼帘的是整齐划一的菜地,各类蔬菜长势喜人。
这片充满生机的菜园,曾经却是社区治理的难点。东方新都作为动迁安置小区,已入住5000多户居民,居民们分别来自明星村、河头村等六个村。长期形成的种植习惯让部分居民在小区内毁绿种菜,或在周边开垦荒地,既影响环境又难以管理。
为破解这一难题,中塘社区转变思路,通过召开党群议事会、入户走访等方式,深入了解居民需求,最终决定采取“变堵为疏”的举措。去年,社区在小区南侧规划建设“幸福小菜园”,将40亩土地划分为860块,以每年每块150元的管理费向居民开放认种。
东方新都“共享菜园”的成功实践,提供了一个可复制、可推广的社区治理样本。在凯尔尚郡小区,一场“共享菜园”地块抽签活动正在举行,家住华胜社区的王正芳阿姨紧紧攥着刚刚抽到的签纸,眼角眉梢堆满了笑意。
凯尔尚郡小菜园占地约11亩,被划分为62块规整的地块。社区工作人员介绍,这里原先是一处闲置地块,杂草丛生,部分被居民开荒使用,还存在建筑垃圾随意倾倒等问题,严重影响周边环境卫生。经过规范整治,如今已成为居民期盼的种植空间。
“小菜园”装着“大民生”。从“堵”到“疏”的转变,体现了基层治理的创新思维。目前,除金坛城区外,儒林、直溪等乡镇也在积极推进“共享菜园”建设。这一举措既盘活了闲置土地资源,又满足了居民的种植需求,用实实在在的“小实事”托起了百姓的“大幸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