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粮入仓,田间遗留的秸秆该如何处置?近年来,我区通过多元化综合利用模式,让农业废弃物转化为生态与经济效益的双重丰收。
走进常州金坛银湖食用菌有限公司,工人们正有条不紊地整理刚回收的秸秆。这些看似普通的秸秆,经过浸水、发酵等工艺处理,并添加适量肥料后,摇身一变成为菌菇种植的优质基料。该公司通过规模化收购农作物秸秆,构建起一套成熟的秸秆处理利用流程,真正实现变废为宝。
在菌菇采收完毕后,剩余的培养基料还能进一步加工成优质有机肥料,最终回归农田,形成“秸秆—蘑菇—肥料—回田”的闭环生态循环经济模式,让秸秆价值得到最大化发挥。常州金坛银湖食用菌有限公司总经理郑尊富介绍,企业每年收购秸秆约8000吨,主要用于食用菌栽培,这一做法已持续数十年。秸秆主要来源当地农户、种田大户及经纪人等,收购价为每吨400—450元。
与银湖食用菌公司专注“农业内部循环”不同,常州市金坛俊平秸秆综合利用有限公司走出了一条更具创新性的秸秆多元化利用之路。公司总经理周和平介绍,企业年收购秸秆量约12000吨,根据秸秆的种类和特性进行分类规划,实现“一秆多用”。
最引人关注的是,该公司首次将金坛秸秆运往新疆用于沙漠治理,这也是我区秸秆综合利用领域的首次跨区域生态合作。用于沙漠治理的稻秸秆,经机械压制形成草方格沙障,不仅能有效固定流沙、为沙生植物的生长创造适宜环境,其成本还低于传统治沙材料。周和平说,订单量较大,已签订约5000吨的协议。每年收储季从10月5日启动,从杂交稻开始打包作业,持续至12月上旬。公司将不断扩大秸秆综合利用广度、深度,延长现代农业产业链,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