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常州市金坛区人民政府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动态 > 金坛要闻 > 内容
区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特殊社会群体权益保障工作
  信息来源:区融媒体中心 发布时间:2025-11-10 浏览次数: 【打印】 【字体: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特殊社会群体是民生保障的“最短板”,也是社会公平的“度量衡”。10月30日,区第十八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二十七次会议,专题询问特殊社会群体权益保障工作情况,围绕“聚焦民生关切,促进社会融合,全面提升特殊社会群体权益保障水平”这一主题,区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人大代表对12个热点问题进行了询问,区民政局、区教育局、区人社局、区妇联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逐一进行答复。

老有所养、老有所安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代际和谐的重要保障。截至2024年底,我区共有60周岁及以上常住老人18.76万人,占全区常住人口数35.13%。

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总工会主席吴志高:“请问区民政局,我区在完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区民政局副局长储斌:“织密养老服务兜底保障,落实高龄、经济困难老年人居家上门服务,提升养老服务专业水平,补齐养老服务设施短板,构建‘1+9+N’三级养老服务模式,推进医养康养融合发展,推动养老服务数字转型,全面升级区级养老服务信息平台。”

老年人因缺乏陪伴、认知能力下降、健康焦虑等心理弱点,常常成为诈骗分子的主要目标。涉老诈骗不仅令老年人遭受重大财产损失,更会导致家庭和社会矛盾加剧,侵蚀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成果。‌

区人大常委会法制、民族宗教侨务工委主任陈建平:“针对老年群体的金融诈骗、保健品诈骗、养老诈骗等违法犯罪问题不断增多,针对上述问题金坛公安分局开展了哪些有效的措施?”

金坛公安分局政委赵健:“在前端宣传教育上,我们构建线上加线下的宣传矩阵,预防是涉老诈骗的第一道防线。在中端拦截预警上,一方面靶向搭建数据治理模型,另一方面加强预警专班建设。在后端打击攻坚上发力,依托‘专业+机制+大数据’的警务模式,建强了反诈专班。我们的目标是坚持防不胜防也要防,瞄准发现被骗这一难点,精准防范,坚持打击再难也要打,紧盯资金拦截这一焦点高效打击。”

“一老一小”关系着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会上,询问人直言不讳、直奔主题。

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主任韩双庆:“请问卫健部门在促进生育,推动我区人口可持续方面采取了哪些举措?”

区卫健局局长袁永炜:“一是实施积极生育支持政策,二是全面加强孕产妇健康服务,三是减轻生育养育教育负担,四是加大普惠托育支持力度,五是提升儿科诊疗服务品质。”

未成年人是国家的未来,其心理健康教育更是权益保障的关键领域。

区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主任于国忠:“请问区教育局,我区在推进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

区教育局局长吴军华:“积极构建家校社‘三位一体’协同联动的心理健康工作体系,实施‘润心’行动,推动师资、课程、课时、阵地全面保障,学生情绪调控、抗挫折等心理素养显著提升,心理问题及危机处置及时有效。”

基于近年来我区幼儿出生率的逐年降低和人口结构的变化,师资结构不合理,办学效益低、资源不均衡等问题逐渐显现。

区人大常委会农业和农村工委主任汤芳:“请问区教育局,我区在幼儿园的布局规划上将会有怎样的调整和变化?”

区教育局局长吴军华:“拟在‘十五五’期间优化调整12所小规模幼儿园,2026年拟调整翠园分园、文萃分园、洮西分园、罗村分园、花山分园、西旸分园、西岗分园7所幼儿园;2027年拟调整茅麓分园、社头分园2所幼儿园;2028年拟调整峨嵋分园、建昌分园、春风分园3所幼儿园。预计到2028年,经过三年撤并和资源整合,全区将仅有公办幼儿园17所,在园幼儿7000人左右。”

“妇女能顶半边天”从来不只是一句口号。从田间地头到工厂车间,妇女的身影遍布各行各业,尊重和关爱妇女逐步成为公民素养和社会风尚。

区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主任林燕:“请问妇联,妇联组织在保障和促进女性就业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

区妇联主席尹冬妹:“第一是规划引领,从源头上给予政策保障;第二方面是赋能培训;第三个大的方面是就业支持,提供就业信息、就业辅导、妇女创业贷款等服务;第四方面是创业扶持,第五方面是做好典型宣传。”

区人大代表、西城街道妇联主席邱惠君:“请问近年来妇联在妇女权益保障方面做了哪些具体的工作?”

区妇联主席尹冬妹:“一是求助启动,多渠道受理诉求,设立多元化求助渠道,确保受害者诉求能快速传递;第二个流程是初步处置,信息核实与需求研判,妇联在接收求助后,会第一时间开展基础处置工作;三是核心帮扶,分层分类提供精准服务,妇联根据诉求性质与复杂程度,提供针对性帮扶措施,涵盖调解、法律、心理、资源协调等多个维度;四是跟进反馈,全流程闭环管理;五是长效保障,预防与维权并重,我们在处理个案的同时,同步推进长效维权建设。”

残疾人是促进公共服务均衡可及的重点人群,要统筹整合生活性服务业、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等资源,推动助残服务健康发展。

区人大常委会研究室主任杨龙军:“结合我区残疾人现状,残联是如何做好残疾人的保障工作的?”        

区残联理事长刘坚:“近年来,区残联积极推动落实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务实开展残疾人各项工作,促进全区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一是着力开展社会保障工作,二是着力开展康复托养服务,三是着力开展宣传文体活动。”

根据国家现行政策及地方实践,长期护理保险的保障对象主要为因年老、疾病或伤残导致长期失能的参保人员,近年来,我区长护险的覆盖范围逐步扩展。

区人大代表、区就业和人力资源服务中心人才服务科副科长朱井原:“请问医保分局,我区现行长期护理保险运行情况如何?有什么特色?” 

金坛医保分局局长毛卫平:“长护险制度实施以来,有效提高了失能人员的护理水平和他们的生活品质,也减轻了失能人员的家庭负担。一是筹资政策越来越优化,二是宣传服务越来越靠前,三是服务内涵越来越丰富,四是监督管理越来越规范。”

如今,快递员、外卖员、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为城市生活提供了诸多便利,然而“与人方便”的他们,却出现了“维权难”“保障弱”等问题。

金城镇人大主席马燕萍:“请问区人社部门将如何通过自身职责和法定职能,推动构建适应新业态发展的权益保障长效机制。”              

区人社局局长孙坚:“一坚持目标导向,完善政策体系。二坚持问题导向,强化协同治理。三坚持规范引导,推进权益保障。”

在2个小时的现场询问中,询问人和应询部门负责人你问我答,紧张而有序,询问人直击民生痛点,问出了民心民声。

区人大常委会财政经济工委主任汤文斌:“我们了解到区司法局在普法宣传、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等公共法律服务上,已经采取了针对性的举措,目前还面临哪些困难?”  

区司法局局长杨震龙:“一是群体流动性大,服务覆盖难以持续深入;二是劳动关系认定难、证据收集难,法律援助案件办理难度大;三是律师法律援助水平仍需提高。”

区人大常委会环资城建工委主任陈兴龙:“请问区住建局,围绕这些群体,特别是新型就业群体采取哪些具体的住房保障措施?”

区住建局局长杨建忠:“一拓宽渠道,激活房源供给活力;二精准施策,分级覆盖租购需求;三简化环节,提升服务办理效率。为各类新市民提供更精准的服务、更优质的资源,织密织牢人才安居乐业‘保障网’,全力打造人才‘强磁场’。”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近年来,我区高度重视社会民生事业发展,将特殊社会群体权益保障摆在民生工作的突出位置,聚焦低收入人口、老年人、困境儿童、残疾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等群体的急难愁盼问题,统筹联动职能部门,推动构建“全领域覆盖、多维度支撑、常态化保障”的工作体系,切实织密扎牢民生保障安全网,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特殊社会群体,推动权益保障工作从“兜底保障”向“品质提升”跨越。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