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区委十四届九次全会强调,用心用情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民生实事,加快从“经营城市”向“人民城市”转型。今年以来,东城街道将民生实事深度融入城市更新工作,大力推进城中村改造、老旧管网更新等民生“硬”工程,同时创新“软”举措,有效提升基层治理质效。
东城街道辖区内共有29个城中村。目前,其中9个已完成雨污分流改造,28个已实现管道天然气入户。辖区金水湾、碧水华庭两个小区的二次供水设施改造项目,已完成业主意见征集,将使用小区公共收益实施改造。改造完成后,水质将得到显著改善,惠及居民2000多户。此外,在老旧电梯更新方面,东城街道已完成全区首台改造项目的交付使用。预计到今年年底前,还将有73台老旧电梯完成更新改造。
除城市更新工作外,东城街道的基层治理创新实践也同样彰显为民情怀。在新塘社区,“塘姐姐”志愿者正在为先蜂驿站更换饮用水、应急药品等物资,外卖骑手等新就业群体将能在这享受到夏日的清凉与保障。
东城街道新塘社区工作人员谢萍表示,立足实际,创新治理模式,充分挖掘新就业群体在基层治理中的独特优势。推出“先蜂积分制”,通过精心设计“积分任务”,引导新就业群体主动投身辖区隐患排查、治安防范、反诈宣传等志愿服务工作,所获积分可兑换公益物品,目前已兑换300余件。
截至目前,已有61名新就业者加入新塘社区“随手拍、随手报、随手办”志愿队,化身“文明倡导员、公益宣讲员、食品安全员、暖心代送员、温情助老员、应急保障员”,在社区各项治理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东城街道新塘社区党总支书记蒋晗表示,下一步将依托“东城智管+”这个平台,着力搭建高效的信息共享枢纽,不断加强与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的协同和联动,将这些“新”力量精准嵌入社区网格治理体系。通过完善激励机制、强化服务保障,不断深挖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在基层治理中的潜力,推动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区治理新格局。
城中村改造、二次供水设施及老旧电梯更新等“硬”工程,同步创新“先蜂积分制”等基层治理“软”举措,这些以民为本的治理实践将以点到面传入东城街道每个居民心中,街道辖区内的小区业委会(物管会)也将通过这些生动案例真正理解如何“为业主代言”。今年东城街道辖区住宅小区业委会(物管会)已实现全覆盖。
东城街道党工委书记孙凯指出,下一步,东城街道将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全会精神,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通过党建引领的方式,强化小区公共收益支出的民生导向,引导辖区的小区业委会、物管会广泛征求业主意见,每年办好1—2件民生实事,实现“公共收益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良性循环,不断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