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奋进路,一曲开放歌。撤市设区10年来,金坛统筹对内和对外开放,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常金同城化发展,不断扩大高水平开放,从首批德企落户中意(常州)智能制造产业园启航,从本土企业零星上市到资本市场“金坛板块”崛起,金坛以开放聚活力促动能,书写了从“县域经济”向“开放高地”的精彩蝶变。
在皮尔磁电子(常州)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自动化设备正飞速运转。这家全球安全自动化领域的“隐形冠军”,2014年作为首批企业落户中德(常州)创新产业园。工厂经理赵春宇见证了它从基建起步的每一步。从最初2条生产线、不足10人的团队到如今员工规模突破50人,从年均销售额2700万元到如今达到1.1亿元,公司的发展轨迹正是金坛及金坛经开区蓬勃发展的缩影。
企业持续增资的背后,是金坛坚实产业基础与全球化战略的完美契合。目前,中德(常州)创新产业园已汇聚埃马克、迈恩德等76家德语区企业,总投资超23亿欧元。其中,30多家德企深度融入金坛新能源产业链,拉动年产值近800亿元,并带动200家本土企业成为其配套服务商。中德(常州)创新产业园管理办公室主任孔德馨表示,落户园区的德语区企业以制造业为主,其中近一半是家族企业或行业隐形冠军,行业类别主要集中在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装备制造等领域,呈现出契合中国市场需求、中小项目为主、技术水平领先等特点。
今年,金坛提出强力主攻德语区跨国公司、家族企业、“隐形冠军”,进一步擦亮“新德企之乡”金字招牌。但金坛对外开放的雄心远不止于此,国际合作的版图仍在扩大。今年6月,中意(常州)智能制造产业园在华罗庚高新区正式启用,意大利曼泰克公司首个中国生产基地同期入驻。意大利曼泰克公司中国区总经理Terry Rigo表示,金坛位于长三角中心位置,金坛及周边地区能够以极具竞争力的价格为主要技术供应链提供优质产品和零部件,位于金坛的生产基地将成为整个亚洲地区枢纽。
随着中国意大利商会等机构相继落地,中意(常州)智能制造产业园正加速成为欧洲企业扎根中国的新支点。华罗庚高新区管委会投资促进中心主任唐斐表示,将通过“服务前置化、资源集成化、响应敏捷化”为入驻企业提供更加优质服务。同时,借助中国意大利商会及中意(常州)智能制造产业园等平台,招引更多意大利及其他欧洲国家企业入驻园区。
对外开放纵深推进的同时,金坛本土企业亦借力资本市场强势崛起。今年5月,江苏泽润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登陆深交所,成为金坛培育的第8家上市公司。这家深耕光伏组件接线盒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其产品远销海外光伏电站。江苏泽润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卫表示,除普通光伏接线盒产品外,公司还进一步开发智能产品,以满足海外客户及高端客户要求。金坛区位优势和产业集群优势,和公司业务有较大重合度,能够促进业务发展。
撤市设区10年来,金坛将企业上市作为驱动产业升级的核心引擎,推动资本链、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区发改局副局长练龙俊表示,全区现有上市企业8家,数量较10年前翻了两番,占全市比重也大幅增加。上市公司总市值从50多亿增长至超500亿,资本市场“金坛板块”正加速崛起、提质扩容。
十年开放,硕果盈枝。金坛以中德(常州)创新产业园为旗舰,引进更多外资行业龙头和科技创新型项目入驻,铸就“东有太仓、西有金坛”的业内地位,同步建设中意(常州)智能制造产业园,金坛国际合作版图持续延展。
外资“隐形冠军”深度融入本土新能源产业链,与强势崛起的8家本土上市公司、5家在辅导企业、10家新三板挂牌企业、22家常州“龙腾行动”计划重点后备企业,共同构筑起金坛“双轮驱动”的澎湃高质量发展动能。十年开放实践印证:金坛构筑的开发开放高地动能澎湃,这座加速融入长三角核心圈的新城区,正以更高水平开放链接资本市场、开展国际合作,“最美新城区、最强增长极”的未来征途活力迸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