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常州市金坛区人民政府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动态 > 金坛要闻 > 内容
加速同城化、加快现代化(3)交通同城:通江达海向未来
  信息来源:区融媒体中心 发布时间:2025-07-10 浏览次数: 【打印】 【字体:

港口连海陆,舟楫泛五洲。港口作为连通海陆的基础性、枢纽性设施,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10年来,金坛奋力擘画“公转水”新篇章,以金坛港为基础性保障和先导性平台,推动内河航运绿色化、低碳化进程,迈出“通江达海”关键步伐,为全区外向型经济发展注入全新动能。

高效运转的港口吞吐不息、频繁分拨的集装箱船穿梭往来。在金坛港集装箱作业区,提箱、装卸、转运……一箱箱“金坛造”运往国内外。今年5月刚刚开业的新虹元科技(江苏)有限公司专注研发低碳环保、可循环利用的高端架空地板及新型建材。眼下,公司正立足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机遇,依托金坛港完善的内河运输网络,进一步打开市场,连接国内外。新虹元科技(江苏)有限公司行政总监刘婷表示,运输成本较之前公路运输降低30%,运输稳定性也得到了显著改善。这些实实在在的降本增效成果,让企业在行业竞争中占据更有利位置。未来,企业将继续深化与金坛港的战略合作,进一步优化供应链体系,开拓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自2019年开港以来,金坛港经历了初期的航线开辟、市场培育,集装箱业务以内贸起步,积极开拓外贸市场。

2019年7月3日,金坛港与太仓港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2024年5月17日,金坛港首票出口货物顺利通关,标志着金坛港从内贸码头正式升级为外贸码头,企业可在“家门口”完成通关出海。

目前,金坛港可直通太仓港、外高桥港、洋山港,正式构建起安全、畅通、稳定的出海通道。金坛区金城港投资建设有限公司生产调度科副科长赵雯洁表示,近年来,重点完善航线网络和配套功能,航次可达天天班,并与上海港合作设立ICT场站,建设海关监管场所,实现出口货物“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提升了区域贸易便利化水平。

在“江东福地”的灵秀土地上,丹金溧漕河宛如一条蜿蜒玉带,贯穿古今。四通八达的内河运输,具有运能大、成本低、绿色低碳等比较优势。近年来,丹金船闸甘当“水运守护者”,在通行效率、管理水平、服务质量等方面稳步提升,为船闸行业发展树立了标杆。

一艘艘满载货物的船舶,从过去驶向未来,见证着水运的变迁与发展。引入智能化技术、建立应急服务仓库和数据库、配备船舶岸电、污染物回收设施,丹金船闸紧抓“3D幸福门”服务品牌,在智能化、绿色化、安全化的发展道路上不断前行。常州市船闸管理中心副主任杨健表示,将积极响应长三角水运建设一体化的号召,实现更精准的调度、更智能的服务,加大绿色低碳的投入,减少人员消耗和降低污染排放,加强区域联动,为广大船民提供更优质、更贴心的服务。

金坛依水而兴,因“运”而盛。10年来,水运发展能级不断提升,集装箱吞吐量从2020年不到2万标箱增至2024年4.7万标箱,累计箱量突破17万标箱。50万余艘船舶、2.4亿吨货物从丹金船闸安全驶过。

对于金坛来说,持续提升的运能运力、持续开通的全新航线、不断刷新的装卸记录,为产业链、供应链蓬勃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这种深度融合,不仅是港口、船舶和航道三大航运要素发展的必然规律,更是推动各类要素资源高效集聚的有力手段,将进一步汇聚贸易、金融、物流、产业等多功能业态。

随着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发展战略的阵阵春潮,金坛将一路劈波斩浪、乘风前行,拓展全程物流服务,深化智慧港口建设,完善优质水运路网,让更多“金坛造”走向深蓝、走向世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