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水稻备用秧作为强化防灾减灾、稳定粮食供应的“关键一招”,成为我区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抓手。今年,我区继续加码水稻备用秧培育工作,全力守护“米袋子”安全。
在位于指前镇的江南百果园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育秧基地,水稻备用秧长势良好,一叠叠绿色秧盘依次摆放。为确保备用秧苗的质量,合作社技术人员与区农业农村局专家一同仔细检查秧苗生长情况,近距离观察秧苗叶片的色泽、纹理,查看是否有病虫害迹象,检查根系的生长状态。
金坛区江南百果园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云霞介绍,因为前期气温比较低,所以造成秧苗长势慢,在栽插的时候取苗量比较大,所以造成现在缺秧。今年总共育秧量是5万多盘,够不上现在的栽插需求,所以又补了3000多盘,栽插到一百多亩。
近年来,我区极端灾害天气偶有发生,秧田管理难度增加,水稻种植风险加大。区农业农村局提前谋划、周密部署。此次全区共培育4万盘水稻备用秧苗,其中,直溪镇承担1万盘,指前镇、金城镇、朱林镇、薛埠镇每镇分别承担0.75万盘。各镇依据自身水稻生产布局,优中选优,确定了一批符合条件的育秧主体,充分发挥其技术和资源优势,全力推进备用秧培育工作。
金坛区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科副科长钟剑文表示,今年在全区范围内选定了12家备用秧培育主体,计划培育备用秧4万盘,以应对随时可能出现的极端灾害,确保灾后复产秧苗能够随时调配供应,保障粮食生产安全顺利。
从合作社的应急补秧到全区层面的备用秧培育布局,我区正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举措,积极应对极端灾害挑战,用实际行动筑牢粮食安全防线,为端稳“中国饭碗”贡献力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