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三角这片充满活力的经济热土上,一场关于资本与产业深度融合的变革正悄然展开。近年来,我区率先探索“基金+基地+机构”招商模式,重构资本与产业的互动逻辑,通过耐心资本、专业服务和创新生态闭环的协同,打造撬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支点。
这几天,常州蓝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岭经常现身华大蓝色彩虹金坛生物医药孵化器园区,他的新公司将落户于此。
常州蓝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岭介绍,项目的规划是包括研发实验室、发酵的微生物设备,发酵的小试、中试以及生产,另外包括纯化的设备和工段,纯化完之后设备会进到一个300平方米的净化车间。预计在6月底整个场地完成装修。
华大蓝色彩虹金坛生物医药孵化器由江苏金坛经济开发区发起、华大蓝色彩虹运营,总建筑面积规划约5000平方米,包含办公室、研发实验楼等功能区。孵化器配备了规模达4亿元的常州市华大松禾创业投资基金,重点针对合成生物、脑科学与类脑智能、细胞与基因(生物育种)、多组学应用和医疗器械,进行前瞻性投资布局。
华大蓝色彩虹金坛生物医药孵化器运营经理陶小艺介绍,蓝色彩虹创建了生物医药产业创孵4.0模式,通过政策协同+产业赋能+基金投资+孵化器加速服务,服务于全球生命科学与精准医疗的初创公司。针对孵化及加速,蓝色彩虹提供了行业顾问服务、品牌服务、创业服务,比如说人力资源、工商财税法、专利布局以及融资顾问等,通过这些服务为生命健康早期项目排忧解难。
常州蓝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岭表示,蓝色彩虹帮助介绍了整个常州金坛非常好的一些政策,公司和蓝色彩虹、金坛经开区,三方共建了合成生物学的中试和量产平台,解决了企业前期落地等方面遇到的问题,比如场地、投入,包括一些相关政策的情况。
不同于传统资本因短期回报压力而“半途离场”,“基金+基地+机构”模式形成了耐心资本,能够支撑企业突破技术瓶颈,孵化硬科技项目。在此体系中,基金为核,以耐心资本构建长期投入机制,江苏金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国企身份出资,设立华大松禾基金、上海机器人基金、华罗庚科创天使基金等,聚焦新能源、合成生物等战略领域,覆盖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的全链条。突出以产业链为导向,通过“一链一基金”精准支持上下游企业,避免传统基金“撒胡椒面”式的分散投资。
基地为基,实现物理空间与产业生态深度融合。除蓝色彩虹孵化器瞄准医药产业,形成了技术、人才、政策的枢纽以外,上海机器人基金将作为首个试点,以长三角科创港为载体,主要落地以机器人+新材料为主的高端制造项目。华罗庚科创天使基金作为配套华罗庚科创中心载体的基金,响应投早投小投硬科技这一主旨,引导资源向高附加值领域流动,促进区域经济结构升级。
机构为链,以专业服务填补市场空白。我区引入投资机构、科研院所和产业链运营方,为企业提供技术转化、市场对接等增值服务。这种“三位一体”的模式,打破了传统招商的零散化困局,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深度绑定。
金沙科技基金管理部高级投资经理罗昱昊表示,“基金+基地+机构”的模式,将资本、产业、园区和专业服务机构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资本加空间加服务的协同效益。传统招商易导致区域同质化竞争,而新模式通过跨区域基金合作,促进了金坛区产业均衡布局。
接下来,我区将进一步围绕新能源、新基建、新材料、新医药、新智能装备“五新产业”展开产业布局,持续吸取深圳、苏州等地区的先进经验,加快蓝彩孵化器招引项目落地及后续公共平台建设,打造合成生物产业园区,加速建成“一核两翼”合成生物产业空间布局,进一步释放资本活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