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我区正式启动金沙公园应急避难场所改造工程,以“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为目标,着力提升城区防灾减灾硬实力。经过3个月的紧张施工,这一重点民生工程现已全面竣工并完成验收。升级后的金沙公园将以更完善的设施、更人性化的服务,为市民筑牢应急避险的“生命堡垒”。
走进焕然一新的金沙公园应急避难场所,曾经忙碌的施工场景已被井然有序的功能分区取代。作为全区核心应急避险枢纽,金沙公园有效避难面积21.2公顷,可同时容纳约3.23万人,其室内外一体化设计,能有效应对地震、洪涝、公共卫生事件等多类灾害。
金坛区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大队一级行政执法员朱晶烨介绍,此次改造不仅保留了金沙公园原有交通便利、容量大核心优势,更关键的是强化了“平急两用”功能。我们对应急避难的功能区进行了建设提升,更加全面满足了应急避难的需要。
以人为本是此次改造的鲜明特色。公园内新增的母婴室、老人照料间、心理抚慰室、医疗室,可精准满足老人、儿童、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的应急需求。物资储备库后续将补充配备通用类、防汛类等应急物资,能基本满足自然灾害造成的人口紧急避难避险、临时医疗救灾以及生活需求。
朱晶烨还表示,项目不仅要“建得好”,更要“用得上”。此次我们增设了20个应急供水点、16个暗坑式应急厕所,新建了信息发布大屏,确保基础设施服务不断档。功能区均设置了醒目的标识,下一步我们会对功能区内设施设备做好维护和完善,确保设施随时能够处于最佳待命状态。
按照建设规范,金沙公园应急避难场所周边指示标识显著,这次提升改造,在3处人流量较大的主要出入口增设了入口标识及功能区指示标识牌,避难场所内部也规范设置了公共服务区指示标识,确保应急避难场所易找、应急功能易懂易用。
目前我区已建成覆盖全域的三级应急避难网络,全区共有20处应急避难场所,包括1个中心避难场所,形成“15分钟应急避险圈”。从启动改造到功能升级,金沙公园的蜕变是我区筑牢安全防线的生动缩影。未来,我区将持续完善场所动态维护机制,加强市民应急技能培训,让“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从理念转化为每个金坛人的守护力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