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近日召开的金坛区指前标米协会换届大会上了解到,经过五年发展,该协会现有会员近80人,涉及种粮面积2.5万多亩,推动产业发展由“种得好”向“卖得好”转变,带领农民致富,促进乡村振兴。
稻米产业一直以来是指前镇农业主导产业,从业主体众多。为促进产业发展、助农增收,2019年金坛区指前标米协会成立,以协会为桥梁纽带,联结农业龙头企业、团结种粮大户,开展优质稻谷订单生产,王刚就是参与其中的种粮大户之一。今年,他与常州茅山制粉有限公司、常州苏标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签下订单,这一季水稻能够实现丰产丰收。
金坛区指前标米协会会员王刚介绍,协会刚成立的时候就加入了,今年已经第5年了。自从加入协会,种田就省心多了,自己种的一千多亩水稻全部实行订单模式,收割烘干后全部由协会内的粮食企业收购,价格也有了保障。而且协会经常组织各类培训,所以种田的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在常州苏标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工人们正在对新收购的稻谷进行加工、包装。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这都是通过指前标米协会牵头签订订单、从农户那收来的稻谷。指前标米协会自成立以来,积极帮助龙头企业与指前镇80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粮大户签订订单种植协议。订单种植采取保底价收购方式,与农民建立利益链接新机制,确保农民种粮效益,订单种植协议面积5年累计达10万亩次。
金坛区指前标米协会会长单爱娟表示,围绕订单种植,种粮大户订单这块减少了后顾之忧,按品种订单种植,企业按照品种收购,再按照订单的合同价格,这样双方就非常满意和放心。
为提升产业发展效能,指前标米协会创新“龙头企业+协会+合作社+农民”的农民个体“双会员”模式,做强指前标米品牌。协会实施“五个统一”生产管理模式,即统一订单生产、统一品种、统一农资供应、统一生产技术、统一品牌销售,走出了一条强基地、壮龙头、育品牌、增效益的稻米产业高质量发展道路。
金坛区指前标米协会会员蒋霞指出:“协会会进行技术指导,遇到种植难题,会派技术人员上门帮助解决。而且部分农资零差价提供给我们,减少了种植成本。收购方面也是统一帮我们销售,解决了后顾之忧。”
指前标米协会重点为稻米产业发展做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打造集农资供应、烘干、仓储、加工、农机维修等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为确保指前标米质量提升,协会还加强农业投入品管理,并推进农资集中采购,实行零差价供应。五年来,共实现农资零差率供应200多万元,为全镇种粮大户节本增效60多万元。
单爱娟表示,近两年来,在零差价供应上面,农民减少了成本,减肥减药,达到高产优质。从农机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家庭农场三者结合起来,现在可以说种粮大户的积极性非常高,都希望加入协会。
指前标米协会以“万企连万村 共走振兴路”为总抓手,通过村企合作,不仅为龙头企业发展开辟了新天地,每年还为合作村增加集体经济收入100多万元,为种粮农民增加收益年均超200万元,形成了乡村发展、企业受益、农民增收的村、企、民三方共赢局面。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