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常州市金坛区人民政府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动态 > 金坛要闻 > 内容
薛埠镇山蓬村:从贫穷到共富 走出农文旅新路
  信息来源:区融媒体中心 发布时间:2024-10-14 浏览次数: 【打印】 【字体:

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应有之义。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常州广播电视台唐新卫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与金坛区融媒体中心金小融精品创作工作室走进茅山老区的一些乡村,联合采制推出系列报道《走进老区看新貌》,充分展示当地传承红色基因,将红色资源转化为发展优势,推动乡村振兴的新实践。

本期节目走进位于金坛区薛埠镇的山蓬村。山蓬村位于金坛区薛埠镇南部,曾经是一个雨天车骑人、晴天不见路的穷山村。现如今,山蓬村在“一轴、两带,三村、多片,多节点”格局引领下,拥有特色农业、山田风光、民宿文化等优质文旅资源,散发着“老区不老、蓄势而上”的蓬勃生机。

金秋时节正是丰收季节,山蓬村的300多亩猕猴桃迎来了采摘季,这个国庆前来预约采摘的游客日均上百人。猕猴桃园负责人徐苏文是第一批来村里投资果园的“开荒者”,刚来时,这里水电不通、满是荒地,但村委贴心的配套服务打动了他,毅然决定留下来。

徐苏文告诉记者,通过十多年的发展,山蓬村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电、路,交通都很发达,猕猴桃果园,还有梨园、桃园、蓝莓,在最近几年都发展起来了。

山蓬村辖区面积7.35平方公里,人少地多,山地资源丰富。村委围绕土地资源找出路,依托老区帮扶政策、土地整治和流转政策,引进花卉苗木企业和林果企业20多家,逐步形成以花卉苗木经济林果为主、农业种植为辅的多种经营格局。

看中家乡发展的潜力,佘记农庄负责人佘云龙创业就选择在山蓬村开农庄、种茶叶。佘云龙介绍,刚开始2015年—2016年营业的时候,客流量大概两三千人,最近几年人越来越多,现在每年都有五六千人。游客来了之后都要吃饭、住宿,茶叶上市的时候买点土特产,带动了不少消费,游客反馈都挺好的。

当前,山蓬村还准确把握乡村旅游发展的新形势,打造特色果园,并发展线上销售、线下采摘游、配套种植体验、餐饮民宿等为一体化的乡村旅游服务套餐,带动农产品、农家乐等方面的消费,为村民增收打通渠道。

金坛区薛埠镇山蓬村村民成桂香认为,这几年乡村振兴都建设得挺好的,自己能在“家门口”打工,有一份稳定的收入,还能照顾好家里。

金坛区薛埠镇山蓬村党总支书记杨卫权表示,村里陆续引进了农业企业、承包大户,种植苗木、樱花、果园,从小苗到大苗,形成大气候,形成了花海。来观赏的人多了,村里面就着力建设廊桥、道路,把所有基础设施全部完善。

增强乡村建设发展内生动力,人才是关键。山蓬村创新农村实用人才、专业人才、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和引进,开设“亚夫课堂”等进行种植技术、农业企业经营管理培训,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金坛区薛埠镇山蓬村村民黄民雪说:“这些举措提高了我们的种植水平,村里也帮助我们拓宽销售渠道,这些年的收入不断增加。”

十年来山蓬村集体经济增长,村庄环境也变得美丽宜居:道路白改黑、杆线下地、公厕改造、河塘治理,建设下庄、山棚、沈庄等4个宜居村庄……让村民望得见青山、看得见绿水,共享发展红利。

金坛区薛埠镇山蓬村党总支书记杨卫权表示,下一步,山蓬村将以擦亮乡村振兴生态底色为路径,结合常州市乡村旅游重点村,大力发展高效农业、观光农业、品牌农业,使山蓬村的休闲观光旅游向精细化发展,真正使山蓬村成为春赏花、夏纳凉、秋摘果、冬养生的好去处。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