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常州市金坛区人民政府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动态 > 金坛要闻 > 内容
金坛:产业、民生为牵引 深化改革不止步
  信息来源:看金坛 发布时间:2024-09-12 浏览次数: 【打印】 【字体:

回望发展历程,金坛无论是新能源产业发展、德资企业集聚,还是新兴产业布局,无论是综合实力提升,还是群众生活改善,每一次“华丽转身”,无不得益于高质量、高水平的改革。近年来,金坛全面落实“532”发展战略,扎实推进“五大行动”,合成生物产业异军突起,医疗教育事业扩容增能,改革的广度与深度不断拓展。

抢滩合成生物产业 壮大新质生产力

今年3月,江苏省合成生物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获批成立,首届委员会秘书处设在位于金坛的华大工程生物学长荡湖研究所,这是我国首次通过标委会形式开展合成生物标准体系建设。

作为未来产业,合成生物学拥有无限想象空间,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黄金赛道。常州敢为人先,瞄准这一风口,创造了良好的合成生物产业发展环境。金坛前瞻布局,聚焦长三角一流的合成生物智造高地和产业集聚高地定位,在全市率先成立合成生物产业园,以该产业园为核心,以华大基因等企业为龙头,探索出“研究院+孵化器+基金+基地”,集“平台支撑——科学研究——产业孵化”三位一体、三环联动的创新模式,全力打造合成生物产业集群,创建以合成生物为核心的生命科学之城。

从布局落子到步步深入,合成生物产业正从“写意画”变成“工笔画”。今年7月,金坛正式发布《常州市金坛区加快推进合成生物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和《关于促进合成生物产业加快创新发展的十条举措》。《行动方案》明确,金坛将建设合成生物产业园,以金坛经开区为核心,以长荡湖旅游度假区、茅山旅游度假区为两翼,打造“一核两翼”产业空间布局,形成“三中心三基地”产业空间结构。构建华大松禾产业引导基金为主的“1+1+X”基金支撑体系,支持企业与相关高等院校建立人才联合培养机制,构建有活力、体系化、可持续的产业发展生态。

区委书记陆秋明表示,金坛坚持“高速度”与“高质量”并重,从“五新产业”向“五型经济”提升,从“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从“经营城市”向“人民城市”转型,从“硬政策”向“软实力”转化。坚持一二三产齐抓、国企民企外企同招,推行“基金+基地”招投联动模式,招引一批带动型龙头项目、骨干型优质项目、科技型配套项目。紧扣“新能源之都”示范区建设,深入实施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十百千计划”,一体推动新兴产业壮大、传统产业焕新和未来产业培育。

聚焦民生热点 以改革“力度”提升民生“温度”

近年来,金坛全面启动华罗庚中学高质量发展办学改革,组建高质量发展专家组进驻学校,打造青年教师成长营、骨干教师发展工作坊、名师成长营三级培养模式,构建“强基人才”四年课程体系,深入实施提升教育教学管理效益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路径。

以华罗庚中学高质量办学改革为突破,以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改革为支撑,金坛实施20个新建、改扩建项目,并按照地域就近、强弱联合、抱团发展的原则,组建华罗庚实验学校等5个教育集团,持续打响“华罗庚”“段玉裁”“河海”3大教育品牌,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充分流动、全域辐射。今年3月,金坛全面启动新教育实验,构建高质量的金坛教育新体系。2024年高考,华罗庚中学再创佳绩。

以民生需求为导向,金坛聚焦医疗这一民生热点,与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开展“院府合作”,引入优质医疗资源,瞄准实现金坛——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疾病共治、慢病共管、学科共建、人才共育、科研共创、资源共享”同质化、一体化目标,推动医疗管理、技术、服务、科研等多方面深度综合,实现跨区协同、一体发展,打造优质资源共享“医联体”。2022年以来,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金坛医院泌尿外科开展新技术9项,骨科开展新技术4项,消化内科开展新技术1项;获市级课题立项18项,全院共发表各级学术论文60余篇;获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20项。

区委书记陆秋明表示,用心用情惠民生,办好年度票决民生实事项目,深化教育改革、综合医改,优化“一老一幼”等公共服务供给,建设更高品质的人民城市。金坛将全面落实常州市“532”发展战略,大力建设“新能源之都”示范区,建好“两湖”创新区中的未来科创城,使整体发展思路、发展重点、发展举措能够得到新提升,让改革措施与金坛实际相结合,以更实举措推进“五大行动”、锻造新质生产力,为奋力书写好中国式现代化常州答卷作出更多金坛贡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