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8月15日是第二个全国生态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近年来,我区积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8月15日起,本台推出“写在绿水青山间的金坛答卷”系列报道,展现全区上下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当前,金坛正以新兴产业持续造“绿”、传统产业主动变“绿”、未来产业布局新“绿”的方式,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位于薛埠镇的江苏锦品荟新能源汽车及核电设备零部件项目于今年7月底开工。该项目总投资3.5亿元,预计投产后年产新能源汽车紧固件8万吨,实现年销售收入8亿元、年纳税额超3000万元,新增就业岗位300个。
作为“十四五”时期现代能源体系建设的重要部分,金坛将新能源产业作为主攻方向。2023年,全区规模以上“五新产业”产值占规上总产值比重达97.8%,其中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总产值1265亿元,同比增长11.5%。
质态优良的企业崛起支撑就业、富民,为金坛经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但分布广、数量多、风险大的“危污乱散低”企业日益成为发展之痛。
朱林现代产业园内一处约11亩的厂房因亩均效益较低,自2021年12月起处于闲置状态。该镇引进常州朗创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以“腾笼换鸟”之法让闲置土地焕发生机。今年3月,该公司4条生产线投产,主要从事新能源汽车线束和线束辅助材料生产。
攻坚“危污乱散低”,我区不断打通“绿水青山”“金山银山”的双向转换通道。2023年,全区共整治完成点状“危污乱散低”企业(含作坊)364家,5个工业片区完成投入8.55亿元,片区内转型企业25家,整治企业14家;清退、关停、提升废品回收单位186家、建材企业14家、危废固废企业16家、港口码头35家、临时用地128宗;完成盘活利用面积3300余亩,完成空间腾退面积1285余亩。
与传统生产方式相比,合成生物制造更加绿色、低碳、高效、高产,长三角众多城市“抢滩”合成生物学,我区也不落人后。
华大工程生物学长荡湖研究所生物研究负责人杨卫康介绍:“我们参与从头设计与合成的酵母染色体模型,它的合成标志着中国成为全球第二个掌握真合生物基因组设计与构建的国家。”
该项目历时12年,华大集团攻破多项关键技术壁垒,实现自主高通量芯片DNA合成仪的研发与量产。当前,华大集团在金坛建设国际领先、国内最大的高通量合成平台,积极推动第三代DNA合成技术更新迭代。在金坛,越来越多的合成生物企业凭借技术与创新优势一跃成为行业明星。
金坛经济开发区科技金融局赵云静表示,强化项目专班的保障服务,为合成生物企业团队人才提供全链条服务,加快形成创新载体强劲、创新人才荟萃、创新成果涌动的良好创新生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