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4中德智能制造与绿色环境发展论坛暨中德合作办学二十年高质量发展大会在常州举行。7月9日上午,大会分论坛——“中德企业数字化转型与人才培养”专场在中德(常州)创新产业园举行。
分论坛由江苏理工学院主办、中德(常州)创新产业园承办,旨在加强中德两国在智能制造技术、环境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对话与合作,探索中德智能制造与绿色环境发展新路径,促进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期间,中德智能制造和环境工程领域知名院士专家,德国梅泽堡应用技术大学、同济大学、江苏理工学院高校代表,博世、劳施保施等德国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围绕中德智能制造与绿色发展、人才培养、产教融合等进行交流研讨。
江苏理工学院是江苏省内首批开展中外合作办学的高校。2004年,该校中德国际教育学院成立,与德国梅泽堡应用技术大学开展合作办学本科项目,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人文交流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有效推动工程学、材料学等学科发展。目前,江苏共有8个中德合作办学项目,其中江苏理工学院有3个,数量最多。
江苏理工学院副校长王俊表示,早期是2+2合作模式,在学校2年,在德方学校2年,后面发展到3+1.5合作模式,在中国3年,在德国1.5年,现在双方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就是4+0合作模式,4年都可以在中国,学习完成以后授予双方的学位,这些都反映出学校在中德办学项目中的进步和成长。
德国梅泽堡应用技术大学校长 Markus Krabbes表示,过去20年为地方培养了大量机械制造和环境工程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未来两校会继续深化合作,在做优本科项目的同时,开展更高层次的研究生教育合作项目。
工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江苏理工学院与德国梅泽堡应用技术大学合作办学20年来,合作培养了一千多名毕业生。
同济大学教授陈明表示,从早期只向德国学习,从形式上像到领会,到现在有自己特色。面向未来,可能要站在更高的契合点,就是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在这个高的平台上面双方来进行共同合作,来推动人才的培养。
活动中,与会人员实地参观了中德(常州)创新产业园以及迈恩德、阿斯托特克、极马等相关德资企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