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常州市金坛区人民政府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动态 > 金坛要闻 > 内容
数治赋能 联通基层治理神经
  信息来源:区融媒体中心 发布时间:2024-06-15 浏览次数: 【打印】 【字体:

在金坛,大数据、数字化、AI智能等等词汇已经走进了基层治理的方方面面,整合社会治理资源,优化基层运转结构,提升治理执行效率。“东城智管+”平台、“数字儒林”APP等一个个数字治理、智慧治理工具在金坛遍地开花,为基层治理“金坛方案”智慧赋能。

在金坛,并不缺乏善于解决基层治理问题的村和社区,但在治理的全链条中,发现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前端、更重要,如何发动群众力量,打破信息壁垒,为基层治理智慧赋能,让我们一起来探访一下网格一体联动的“东城智管+”。

“东城智管+”是东城街道开发的一款智慧治理平台。网格联动处置高效、操作简单便于群众自治,是其最大的两个特点。

5月31日上午,记者来到东城街道金河社区,发现许多住宅楼下都有一个醒目的二维码,据社区工作人员介绍,这是“东城智管+”针对网格治理的“一格一码”特色功能。 居民仅需扫码,便能进入“问题反映”页面,填写身边发现的不文明现象、需整改的安全隐患或其他亟待解决的需求问题。东城街道金河社区居民 沈跃仙表示,之前住宅楼下电瓶车乱停,很不安全,自己就扫码反映,马上就有人来清理,现在这一块的情况好多了。

东城街道金河社区党总支书记、总网格长葛云泽表示,居民发现并反映的问题,都会出现在网格问题的清单中,比如“五乱”现象、矛盾纠纷、设施维修等。然后由网格长及时协调各类资源,将大部分问题解决在网格一线。

东城街道还将隐患清零、三标融合等工作纳入“东城智管+”的模块范围。例如发动市场主体对照清单开展隐患自查并拍照上传,职能部门对未完成自查的市场主体进行定向检查,并对惰性和违规主体进行宣教和整改。“东城智管+”平台运维商负责人 薛霞表示,平台采用“五定”技术,也就是定时、定位、定人、定场景、定事件。平台内所有模块的案件、需求,都做到了处理流程清晰化、数据可视化。

据了解,“东城智管+”平台运营一年以来,累计处理群众诉求和案件7289件,相较平台运行前,平均办结时间从原来的5个工作日缩短至3个工作日,重复投诉数量环比下降56%。

“东城路径”的治理动能主要来自于群众,而“儒林实践”则侧重于“政府统管强落实”。近日,儒林镇网格员发现东街路道路破损严重,随即通过“数字儒林”APP拍照上传,儒林镇规划建设局工作人员在后台“接单”后,立即调度相关人员进行路面维修,构建了“一个体系指挥、一张网络统管、一支队伍落实”的“儒林实践”模式。儒林镇村民于国忠对此感触很深,进出走这条路原先是破破烂烂的,全部是水塘,现在修好了,视线也好了。

利用“数字儒林”APP,儒林镇各网格员可以执行12345工单办理、排口巡查、燃气安全巡查、社会面小场所巡查等19类事项,并根据网格实际情况,实行量化考评,推动网格化、信息化、责任化的“三化融合”工作走深走实。儒林镇规划建设局局长张华在受访时表示,截至目前,已巡查有3600多次了,解决的问题、查处的隐患有70余次,既能够方便快捷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也能够形成一个有效的数据库,对以后日常的管护、数据的收集也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在儒林镇综合治理指挥中心,数字化管理模式的成果得到生动体现。604个4G枪机和4个高空球机全部连接到中心大屏,实时监控全镇街头巷尾情况,实现高效管理。目前,“数字儒林”APP收集数据总量近1000万条,成功入选常州市首批数字乡村优秀应用名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