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区是粮食安全的基础保障。为充分发挥灌区在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中的“主力军”“压舱石”作用,金坛不断推进灌区现代化建设,提高耕地灌溉面积数量和质量,提升全区粮食生产能力。
在指前镇指前村芦家场灌区改造工程现场,工人们正忙着对设备进行调试。该项目引进一体化智能泵站,泵站通过现代电气控制、过程自动化测控、流量计量等技术与泵机组进行一体化系统集成,可一键启动灌溉模式。
指前镇指前村芦家场灌区改造工程现场负责人吴君华告诉记者,可以通过手动启动,也可以通过刷卡一键启动,可以记录瞬时的流量和累积的流量,3分钟左右可以出水,跟原先相比流量相对大一点,操作简便。
金坛插秧工作将于6月启动。为满足农田灌溉需求,芦家场灌区改造工程抓进度、抢工期,加快推进现代化灌区建设,新建和完善各类基础设施,力争在夏灌前实现通水。畅通的渠系是灌区运行的基础,该项目加强渠系建设,使得灌区内沟渠相连、排灌畅通,构建旱能灌、涝能排的保障体系和智慧灌区布局。
指前水利站副站长邓章说道,新建了三座灌溉站,约2.7公里左右的预制U型渠,600米生态沟,包括近2公里的沙石机耕道路以及660米的沥青路。通过本工程的实施,完善了整个灌区的融灌排灌设施,进一步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
去年,金坛总投资约900万元,改善灌溉面积5000亩。今年,我区继续提升灌区基础条件,建成一批节水型灌区,不断完善现代化灌区条件,持续提升灌区灌溉保证率、工程配套率和完好率,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
金坛区水利局农村水利与水土保持科科长李勋章告诉记者,全年计划改善灌溉面积大概在3000亩左右,总投资在一千万元,全年一共实施的内容主要有建设灌溉站,包括新建改建大概有8座。目前也是在加快推进项目的验收工作,保证6月份水稻正常插秧灌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