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常州市金坛区人民政府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动态 > 金坛要闻 > 内容
“流水线”育秧为农业生产提质加速
  信息来源:区融媒体中心 发布时间:2024-05-26 浏览次数: 【打印】 【字体:

要想谷满仓,首先培壮秧。眼下,广大农户正抢抓时节,全面做好水稻育秧工作。在技术赋能下,我区育秧已迈入自动化、智能化阶段,呈现出一幅幅“流水线”上生产忙的场景。

在金坛区稻麦科技示范中心,新安装的智能化育秧生产线上一片忙碌景象,一叠叠绿色秧盘被挨个放到传送带上,铺上基质、播撒稻种、再次覆盖基质……短短几十秒,一盘盘放好稻种的秧盘便来到“流水线”末端。智能化、“流水线”育秧方式可大幅缩短时间,节省劳动力。浙江稻盛科技有限公司售后服务员刘文说:“一天工作8个小时,可以产1万盘左右,可以播种500亩左右的田块。人工的话,只要五六个人就能够操作,节约人工10到12个人左右。”

在进入“流水线”之前,稻种需要先浸种和催芽。浸种和催芽机可以恒定水温控制、底部微孔增氧、上下水层自动循环,种子浸泡发芽更加均匀充分。刘文表示:“人工出芽,因为没有供氧系统,可能会导致芽出得有长有短,没有那么整齐。我们这样的设备智能化,基本上出芽出得很整齐,可以保持种子的质量,提高水稻的产量。”

在指前镇建春村一处合作社内,工人正忙着打理秧盘,一盘盘秧苗摆放整齐,部分秧苗已经破土而出,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合作社所育的秧苗不仅自己使用,还供给周边农户使用。金坛区江南百果园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云霞说:“我们今年一共承担了合作社里面60%成员的育秧工作,大概在3000亩左右,一天的工作量大概在500亩左右。我们选择优质品种,严格按照标准化管理方法来管理,能确保我们育出的秧苗品质好、盘根佳。”

从目前出苗情况看,今年秧苗数适宜、个体健壮,壮秧基础好。为全面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我区通过政策扶持、示范带动、技术指导,大力推广集中育供秧和优质水稻品种,同时积极培育专业化、社会化育秧主体,全力提升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助力粮食大面积稳产增产。金坛区农业园区管理服务中心种子科科长郑飞说:“品种都是我们推广中心一些主推品种,比如南粳5055、糯稻有镇稻29号,产量各方面都比较稳定,栽插时间大概在6月10号左右。农事服务中心主要帮助一些老百姓大户代育秧,再提供代栽插服务,全程不需要老百姓自己投入机械成本。”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