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一艘“汉唐”号货船从金坛港鸣笛起航,通过内河联运中转的方式,将中盐金坛盐化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24吨食用盐发往泰国,标志着从5月17日起金坛外贸企业在“家门口”即可完成清关,直接将货物出口至海外。这也是金坛港首票内河联运中转业务出口货物。
金坛区金城港投资建设有限公司总经理陆琪介绍,此次出口的首票货物即将通过这艘驳船开往上海洋山港中转至泰国曼谷。金坛港一方面建立了海关监管场所,另外一方面也引进众多的国际班轮公司,更好地服务我们的外贸企业。随着监管功能的实现,金坛港未来就成为金坛对外的一个窗口。
首票出口货物顺利通关标志着金坛港正式由内贸码头升级为外贸码头。我区将依托金坛港打造物流中心,规划占地面积534亩,设计吞吐量562万吨。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金坛港发展,支持其开通上海港航线,实现洋山港直航运输。金坛港与上海港签订ICT(内陆集装箱码头)项目协议后,企业无需考虑中间所有转运环节,大大降低了物流成本,极大丰富了金坛外贸企业的运输通道。金坛港海关监管作业场投运后,进一步放大ICT项目优势,实现港内“一次报关、一次放行、一次查验”,给我区外贸企业带来极大便利。
常州亿晶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物流总监高秋兰表示,对于企业来说第一个是通关快速,再一个就是如果出口环节发生查验,我们就能直接在金坛港属地查验,也会加快业务通关。
在常州创建国家级新能源出口基地的背景下,随着一系列鼓励常州新能源企业开拓国际市场,重点支持外贸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太阳能电池“新三样”出口的支持服务措施相继落实,我区亿晶光电、中信博、正信光电等多家新能源外向型企业通过金坛港实施“陆改水”模式发运。
2023年,金坛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4.2万余标箱,同比增长60.89%,超额完成年度4万目标箱量;开港至今年4月,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2万余标箱,跨越10万大关,集装箱吞吐量实现“双突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