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金坛深化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深入实施“红色领航·百村奔富”强村富民专项行动。用党建引领人才聚合力,不断深化“党建+项目+产业”村级发展模式,明晰资金利用、资产盘活、资源整合、数字兴农等8条发展路径,依托集体领办项目、党员带头创业等方式,助推全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金城镇坚持党建为先,建强农业产业,盘活资源,探索富民强村新路径。位于后阳村的“向阳党建果蔬园”里,农技指导员正在田间忙碌,手把手传授村民种植技术。近年来,该村创立“乡芃”实业品牌,因地制宜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依托近郊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建设温控联动大棚4480平方米、单架大棚28640平方米,聚焦有机果蔬、鲜切花卉、生态养殖等项目,分时令产出各类有机农产品,把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固本之举。
走进南瑶村,整个村庄呈现出一派景美人和的气象。近年来,通过人居环境整治、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现代化农业等一系列举措,该村焕然一新,以“六部曲”“六大工程”为依托,将党建元素融入美丽乡村建设的方方面面,使美丽乡村建设产生“乘法效应”,村民幸福感不断提升。
薛埠镇聚焦强村富民目标,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带动村级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依托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茶产业技术创新区平台,做深做实茅山“茶、林、果、盐、药”等资源文章。溪溪生态农场、中正红豆杉产业园等农业重大项目正在加快推进。通过探索“支部+农村+企业+农户”模式,该镇做大现代农场,统筹整合优势资源,推进完成后稷农业、一号农场、茅山茶海等3大农场提档升级,打造令人向往的“风景园”。
进入5月,上阮、仙姑等美丽乡村绿意盈盈,万物繁盛,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观光游览。近年来,这些村发挥“美丽乡村”平台优势,成立旅游发展服务公司,成效显著。泉江村以“支部联建”为纽带,探索“科创项目+田园乡村”工业旅游新路径。做强物业经济,加强资产盘活利用,以“一事一议”项目推动资产保值增值。花山、石马、下杖等村开办劳务合作社,承接区镇村和社会市场服务项目。整合资产资源,编制一二三产招商地图,筹建茅山智谷高标准厂房,推进自有产业园提档升级,收储盘活闲置厂房资源,引入优质项目,增加资产收益。
党建赋能,协同增效。直溪镇坚持把党建作为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其中,新河村坚持“村企共建、产业强村”,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推动村级集体经济提质增效,努力实现经营性收入突破200万元。汀湘村聚焦自身特色产业,创建“水韵汀湘”党建品牌,为汀湘农产品保驾护航开辟新思路,构建水产养殖产业链,实现水产养殖高质量绿色发展。“以党建赋能,产业加快发展,我们正迈着步子走在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大梦想的道路上。”该村理论宣讲员、村经济合作社副社长王海说。同时直溪镇充分发挥红色旅游资源优势,以红色文旅环线为基础,因地制宜打造“芋见小屋”“研学课堂”等项目,建立“农旅+商旅+文旅”新模式,在创新发展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儒林镇坚持党建引领,打造乡村治理新样板。该镇结合发展现状、区位条件、资源禀赋等实际情况,精准化制定党建引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一村一策”提升计划,示范打造村级集体经济项目。毗邻新孟河的后庄村利用新孟河延伸拓浚工程弃土区以及村民闲置土地,重新规划设计,高标准建成了后庄大闸蟹生态产业园(一期)和新华大农场,为村集体创收奠定了良好基础。后庄大闸蟹生态产业园(二期),预计为村集体增收31万元。2023年,该村实现集体资产1820.7万元,经营性收入194.8万元,村集体年增收106万元。
位于长荡湖畔的柚山村是游客心驰神往的“打卡地”。近两年,该村大力推进“党建+旅游+农业”“党建+资源+生态”“党建+互联网+产业”一三产融合发展新模式,整合峭壁悬宕、山水民宿等旅游资源,阡陌蟹塘、美丽田园等农业资源,推动文化旅游与文明实践有机融合。其中,田园诗社坚持以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提供诗经、国学、汉服、书法、游学体验。以党建引领乡村全面振兴,该村将进一步通过文旅结合、文创结合、文教结合,推动文化和旅游相互赋能,全力打造美丽乡村精品示范村,全面增强生态旅游发展新动能。
近年来,我区始终坚持党建引领、项目领航“双轮”驱动,以推动农村集体经济持续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为目标,抓整体谋划、分类提升、定点突破,加快铺展“新时代鱼米之乡”新画卷,奋力跑出强村富民“金坛速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