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区“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修复”试点工程入选江苏省生态环境系统2023年度“十佳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该案例实现了“山青、水绿、林茂、田沃、湖美、草盛”,为筑牢太湖流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推进宁锡常接合片区城乡融合绿色发展提供了“金坛方案”。
今年青虾季,退伍老兵秦国平的青虾品质在市场上大受好评,他认为这主要得益于长荡湖治理后优质的水环境。经过湖水养殖的“虾兵蟹将”个个鲜活饱满,去年养殖场经济效益达到了60万元。
长荡湖生态综合治理是我区“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修复”的重点工作。近年来,我区坚持生态治湖理念,系统开展长荡湖水生态修复、水污染治理、保种示范三大类工程,长荡湖生态环境结构得到全面优化,湖泊水质显著提升,湖内物种更加丰富。
金坛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科科长林丽丽介绍,我区退圩还湖新增湖面近10平方公里,建成滨水风景廊道30公里,生态清淤面积达24平方公里,扩建长荡湖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1000亩。同时,还通过在长荡湖地区开展综合性保护,统筹管理“水—土—生物”等要素,重建了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
“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修复”是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有力举措。截至目前,我区新增绿地面积1500亩、修复废弃矿山82万平方米;2023年,全区11个国省考断面优Ⅱ比例36.4%,创有考核记录以来最高值;长荡湖心总磷0.082mg/L,同比下降21.2%,长荡湖水质同比提升一个类别,达到Ⅳ类,达10年以来最好水平;林木覆盖率达28.03%,位居常州各辖市区第一;新增耕地面积3429亩,完成土壤质量调查8.1万亩;长荡湖实现由“生产型”湖泊向“生态型”湖泊转变,湖区有效清除总磷、总氮、有机质共计7.7万余吨;长荡湖区域恢复各类挺水、沉水植物近3万亩。
金坛生态环境局生态文明建设科科长郦挺表示,一体化修复后,培育了文旅融合新业态、打造了美丽乡村新场景、探索出价值转换的新路径、激发富民增收新动力,实现从“守绿待金”走向“添绿增金”。
优质生态供给激发乡村旅游大活力,2023年,金坛茅山旅游度假区共接待游客超589万人次。茅山地区仙姑村、金牛村、上阮村等地村民人均年收入均超3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年增长超过10%。
生态修复裂变绿色产业,首创尾水净化循环养殖技术的数字化渔场建成投运,带动周边300多户农户实现增收400多万元。“长荡湖”牌中华绒螯蟹等生态农产品年销售额达4500万元。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共赢。
下一步,金坛区将继续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积极开展洮滆片区、“两湖”创新区、“两山”基地建设,让金坛成为生态价值创新区域示范标杆。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