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石榴就业行动”是推进各族群众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创新东西部就业协作的扎实举措。近年来,我区积极探索优质、精准、高效的各民族互嵌式发展就业创业新模式,吸纳“民族8省区”各族群众来坛经商务工,累计服务各族群众就业11万人次。
创新招工方式 发力产教融合
直溪镇是我区经济强镇,镇内多家新能源、光伏企业有大量用工需求。我区相关部门鼓励属地政府通过线上直播招聘、行业协会互助、推进“红石榴家园”建设等形式,为“红石榴就业行动”创造多方面工作抓手。作为江苏峻源人力资源有限公司直溪镇站点负责人,王朝雨不仅通过老乡群、招聘平台等方式拓展线下资源,还利用直播、短视频等方式吸引线上求职者。今年以来,他已为200余名求职者找到心仪的工作。常州中信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装配工刘洪溪说:“我对现在的工作非常满意,工资比老家那边多了一倍,每月有6000余元。”
江苏峻源人力资源有限公司积极响应“红石榴就业行动”号召,为各族群众务工开辟绿色通道,调整引才地域和引才方向,把工作侧重点放在产教融合上,与云南、贵州等地的11所职业技术学校合作,定向开设智能自动化、数控、编程等专业,每年为当地60余家企业引进各类专业人才达4万余人。同时,与外地200余家企业建立人才输送合作平台,在信息、培训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累计从云南、贵州、四川等地引进人才10万余人。今年以来,已向98家企业输送从入门级到高级管理层的新员工2.8万余人,涵盖新能源、光伏、机械制造等领域。
健全培训机制 提升就业创业水平
区民宗局印发“红石榴就业行动”实施意见,联合属地政府对用工企业情况进行细致摸排,及时了解企业用工需求。同时,编印党的民族政策宣传资料并分发到镇、村、企业,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贯,营造有助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就业氛围,构建有利于各民族互嵌式发展的社会条件。去年,我区立足“红石榴家园”载体建设推进产业帮扶,开展“红石榴就业行动”就业实训10余期、“红石榴技能培训”20余期。
根据各族职工与合作企业的双向需求,我区建立健全“就业技能+职业技能”“校企合作+师带徒”“适应+提升”培训机制,常年面向各族职工提供装配、维修、电工作业等业务技能培训,提升各族职工业务技能水平,拓宽各族职工发展空间,为他们更好地就业夯实基础,累计开展各类培训24场,服务各族职工1.5万人次。区民宗局副局长王国锋表示:“通过梳理摸排企业用工需求、‘民族8省区’人力资源相关情况,开展现场招聘、就业技能培训、服务保障等工作,深化‘红石榴就业行动’长效机制,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实现共同繁荣发展。”
搭建就业平台 强化服务举措
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位于我区产业发展核心区域,紧邻商业中心和交通要道,配套设施完善。针对“民族8省区”来坛务工人员关心的衣食住行等生活需求,我区依托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配合用工单位做好跟踪服务,主动提供饮食、住宿、安保等方面的便利。
此外,园区内50余家企业长年与全国各大型人才市场建立信息共享、人才输送、岗前培训等合作机制,广泛吸纳各族群众就业,为中西部民族地区群众来坛就业人员提供全流程、全方位就业精准帮扶,为“民族8省区”提供就业岗位6000余个,为中创新航、蜂巢能源等我区龙头企业乃至全省、全国大型企业储备并输送人力资源达6.8万余人,满足各民族不同层次求职人员需求。
自2021年起,常州广泛开展“红石榴就业行动”,积极推动与“民族8省区”各族群众双向就业创业,加快构建和谐共赢的互嵌式发展格局。我区将持续扎实贯彻、深度推进该项行动,在用工规模、人员培训、服务保障等方面继续探索实践,吸引更多各族群众来坛就业创业,推动民族地区和金坛一道融入新发展格局、迈入共同富裕快车道。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