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从全区水稻成熟期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现场观摩会上了解到,今年,我区水稻品质和产量都要高于往年,一批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广泛投用,不仅降低了成本,提高了产量,更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粮食要增产,种子是关键。在金坛区稻麦科技示范中心,工人们正忙着将新收上来的水稻进行脱粒。这些水稻是今年该中心的试验品种。通过跟踪试验,全面考察各品种的适应性、丰产性、抗逆性等,为本地区筛选适宜种植的优质水稻品种。
金坛区种植业技术推广中心种子科郑飞表示,这两年水稻主推品种是宁香粳9号,南粳5055,糯稻方面,主要是镇糯29,还有金单糯100。宁香粳9号穗型比较大,产量一直比较稳定。今年,我们结合绿色高质高效项目来推广这个品种。
聚焦水稻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我区加大绿色高质高效新技术的引进、示范与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病虫草害绿色防控、精确定量栽培、水肥一体化等创新生产技术的运用,以及香根草、太阳能杀虫灯、生物药剂等绿色防控产品的使用,进一步推动了化肥农药减量增效。
指前镇种植大户沈平表示,今年种了三百多亩水稻,总体情况要好于去年,预计今年每亩要比去年增产8%到10%,差不多100斤左右,粳稻品种估计亩产1500斤左右,糯稻估计亩产1400斤以上。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开展“吨粮田”创建。依托市级稻麦“吨粮田”建设项目,我区遴选打造了一批技术水平高、生产效益好、示范能力强的高产攻关示范基地。今年,我区还建设了首批稻麦“吨粮田”攻关方6个。目前,攻关方内的水稻长势喜人,产量有望创新高。
金坛区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科钟剑文表示,今年,主要在直播稻减控方面花了大力气,利用集中育供秧项目,带动我们整个面上的水稻生产的机械化。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