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十四届四次全会把“推进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作为“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上走在前”的重点任务,聚力打造世界级生态湖区。作为太湖流域的上游城市,守护万顷碧波、旖旎风光,金坛责无旁贷。
污水处理是改善水质的关键环节,第一污水处理厂自投用以来运行顺畅,累计出水量超3500万吨,进一步改善我区水环境。日前,记者来到第一污水处理厂,厂区内道路宽敞、绿树成荫,让人很难与“污水处理”4个字联系起来。20余名工作人员各司其职,维护着每一道工序的平稳运行,占地面积8.3万平方米的厂区看着十分安静闲适。
第一污水处理厂厂长王春武告诉记者,污水处理是一个关于“微生物的世界”,表面看似平静,实则要求很高。王春武介绍:“微生物处理并不是稳定的,影响因素有很多,比如进水水量、水质、水温等,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我们要做的就是找到它的平衡点,让它不再波动。”记者了解到,第一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采用初步过滤、曝气沉砂预处理、二级生化处理、高密度沉淀、深床滤池深度处理、次氯酸钠消毒等工艺,污泥处理则采用“重力浓缩+机械脱水”工艺。
值得一提的是,尾水处理采用“生态塘+水平潜流湿地+表流湿地”模式,将污水处理与城市建设、生态环保有机结合。配套尾水湿地位于第一污水处理厂南侧及南洲湿地公园内,第一污水处理厂达标尾水经过多道处理工艺,经生态塘、水平潜流湿地、强化表流湿地等进行再次净化提质,进入南洲湿地公园生态涵养湖泊湿地并与外部水系相通,达到活水畅流的作用,为城市水系注入新鲜活力。
污水处理能力一定程度上衡量着一个地区的宜居宜业水平,污水处理不仅能减少污染物直排造成的环境危害,还能修复城市水环境。常州将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作为全市生态文明建设“一号工程”,全力开展“1+8”专项行动,其中“8”是指配套8个专项行动方案,其中包括污水收集处理能力提升的内容。
近年来,我区加快推进“厂、网、站”一体化工作,全面提升污水处理厂硬件设施水平,拓展再生水利用空间,大力实施金沙老城雨污分流工程,提升污水收集处理效率,打造水青岸绿的生态美景。区市政公用事业管理中心排水科科长张豪介绍,目前我区城乡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已完成污水专项规划的深化细化初步成果,全区城乡污水治理年度实施项目分为市政管网、城镇小区、村庄污水、单位庭院、管网检测及泵站改造6大类共计182个子项目。
为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我区扎实推进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专项行动,一方面通过在岸上控源截污、雨污分流,让“清”“污”各行其道;另一方面大力实施新改扩建城镇污水处理厂项目,让城镇污水处理提质扩容,还“污浊”之水清莹面目,为城乡水环境提升添彩,助力我区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因地制宜的建设、精细有序的改造,我区正以生态净化型、涵养型、修复型生态安全基础设施和缓冲区为切入点、突破口,推动流域绿色低碳转型和生态治理提升,以高品质生态环境助力高质量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