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是金坛主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分别占全年粮食的52.6%和69.2%,是保障全区粮食安全的重中之重。近年来,金坛深入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持稳政策、稳面积、稳产量并重,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千方百计保护和调动好农民种粮积极性,持续筑牢粮食安全根基。
眼下,我区水稻已进入抽穗扬花期,金城镇培丰村村民张敖生种了300亩水稻,这两天他正忙着用无人机进行病虫害防治。他告诉记者,如今种田轻松了,耕、种、管、收各环节都实现了机械化。而且,农技人员经常上门指导,推广新技术、新品种,不仅提高粮食产量,种田收入也随之增加,种田更有积极性。
长期以来,金坛农业现代化水平一直位列全省第一方阵。这其中,现代化农机设备的运用是关键。我区积极发挥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效应,鼓励农民购置农机装备,目前,全区农机总动力约50万千瓦,侧深施肥一体机、无人植保(撒肥、撒料)飞机等一大批先进实用农机具得到推广。金坛农业机械化正在向全程、全面、高质量发展,不仅解放了劳动者双手、提升粮食生产效率,也确保了粮食生产稳产增产、节本增效。
金坛区农机化技术推广中心主任许高权介绍,无人化农机解决了农村人口紧缺,尤其是农机手紧缺的问题,其次作业质量得到了保障,作业数据实现了可追溯。目前,全区有规划建设无人农场,以这种形式来推进智能化或者无人化。
保障粮食安全,高标准农田建设是重点。近年来,我区扎实推进集体收储耕地综合利用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相结合,探索建立“保姆式”土地托管服务机制,让“良田”回归“粮田”。全区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并上图入库40多万亩,占全区耕地面积八成以上,朱林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还成功入选国家试点。“十四五”期间,我区计划建设3万亩高标准农田,将机插秧“生长”的“耕”基进一步夯实。
金坛区农业农村局农业物质装备科科长钱俊表示,田成方、渠相连、路相通,便于大型机械下田作业。另外,在高标准农田建设同时,局里也注重耕地质量提升,对于整个粮食产量的提升和丰收、丰产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种子是粮食生产的“芯片”,我区注重在“一粒种子”上做文章。金坛种子有限公司一直致力于水稻新品种研发,陆续有多个新品种通过省级以上审定。前年,金坛种子有限公司又成立了江南春水稻研究所,集中力量做好研发工作,精心选育推出优势明显、特点突出的新品种。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