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宇靓丽、绿树成荫、一步一景……曾经,这样的景象很难和老旧小区联系起来。这几年,随着我区老旧小区改造工程的推进,不少“老破小”实现了华丽蝶变,越来越多老百姓的“安居梦”照进了现实。
文化二村始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时间的推移,基础设施陈旧,路面积水、车位难求等问题困扰着这里的居民。看到其它小区通过改造焕然一新,文化二村的居民们对小区改造的意愿也越发强烈。
今年5月,文化二村改造工作启动,拉开了全区2023年老旧小区改造施工的序幕。
记者近日在现场看到,文化二村改造施工正在加紧进行。负责人告诉记者,此次改造共涉及67栋建筑、2063户居民,现场约200名工人分为四个标段进行流水线作业。
施工单位进场以来,主要是针对外墙涂料的出新在施工,雨污分流是小区改造的重点和难点,施工单位将争取在中考以后对路面开挖,整个工程按计划是到11月26日竣工。
衣、食、住、行是老百姓最关心的事,相对而言,“住”正成为群众关注的焦点,但老旧小区往往成为城市建设“被遗忘的角落”。从2018年开始,我区启动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唤醒老城沉睡的记忆。截至2022年,全区共改造20个老旧小区,切实解决好“为谁改”“改什么”“怎么改”三个关键问题,始终将群众的诉求摆在首位。
民有所呼,政有所应;民有所盼,政有所为。老小区改造的过程困难重重,不可能一帆风顺,我区紧紧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尽力而为,做到量力而行。小区面貌“焕新”的背后,是一股无形的“善治”力量。
金坛区城市建设发展中心规划计划科孙威加介绍,改造前广泛征求居民意见,尽可能地将居民最关心、最迫切的事情纳入改造内容。改造中畅通居民诉求通道,对于居民提出的合理诉求,第一时间组织属地政府、设计团队和居民代表共同研究商讨解决。改造后开展满意度调查,将民意验收和专业验收相结合,切实让老旧小区改造顺民心、合民意。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今年我区计划对文化二村、愚池新村、华城一村等10个小区进行改造,涉及323栋建筑,7543户居民,总面积78.88万平方米,总投资约3.1亿元。同时,以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为契机,助推全国文明城市建设,依照“共谋、共建、共管、共享”的工作思路,努力让群众的幸福感“原地升级”。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