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常州市金坛区人民政府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动态 > 金坛要闻 > 内容
非遗进校园:小刻刀刻出校园“文化底色”
  信息来源:区融媒体中心 发布时间:2023-05-20 浏览次数: 【打印】 【字体:

双减”政策全面推进落实以来,我区各中小学积极开展课后服务,因地制宜挖掘地方优势和资源开设非遗课程,让学生感受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让非遗文化在保护和传承中绽放异彩。

“这里落刀要轻一点,把线再延长一些,慢慢来。”在社头小学刻纸社团,教师华文娟正耐心地指导学生刻纸技巧。华文娟的本职工作是数学老师,因为兴趣加入社团,与学生一起学习剪刻纸技艺,并成为他们的指导老师。

作为一所农村小学,社头小学深入挖掘金坛刻纸文化资源,持续开发刻纸乡土课程,2003年学校编制了第一套《金剪子》民间艺术特色校本教材,经历了近20年的实施和发展,该校融合德育、美育逐步建立地方非遗文化课程体系,精心打造刻纸课程,进一步丰富了“X课程”的内涵,为农村孩子搭建了一个培养兴趣、陶冶情操、增长知识、传承乡土文化的重要平台。

在段玉裁实验小学,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金坛刻纸代表性传承人曹钰皎成了学校最受欢迎的老师之一。她利用“刻纸”特色来丰富“5+2”课后延时服务内容,让孩子通过“撕、刻、剪”三步走,逐步掌握刻纸艺术的造型特点和制作方法,最终能够进行刻纸创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