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常州市金坛区人民政府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动态 > 金坛要闻 > 内容
十年来金坛发展步入前所未有的“快车道”
  信息来源:区融媒体中心 发布时间:2022-10-12 浏览次数: 【打印】 【字体:

10月10日下午,“奋进新常州 建功新时代”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二场、辖区板块专场发布会第一场举行,重点围绕金坛区十年经济社会发展建设情况作主题发布并回答记者提问。

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刘小平在会上表示,十年来,从常州城市西进、到金坛撤市设区,从常金一体化快速发展、到常金同城化加快推进,从“五个同城”破题起势、到“两湖”创新区开局建设,金坛的发展步入了前所未有的“快车道”。  

2021年,金坛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01.09亿元,是2012年的2.9倍,占常州全市的份额由十年前的9%跃升至12.5%;实现工业应税销售收入1950亿元,是2012年的3.4倍;进出口总额突破272.9亿元,是2012年的2.7倍;工业百强区排名攀升至第42位。

今年1—9月,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300亿元,增长24%;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9%;工业应税销售收入2067.14亿元,增长54.7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7%;工业用电量50.27亿千瓦时,增长18.95%;进出口总额281亿元,增长47.1%。

十年来,金坛坚持交通先行,区位空间之势逐步彰显。推动金武快速路、长荡湖旅游大道、茅山旅游大道、233国道、265省道等主干道路建成通车,构筑起“高普快”互联互通的交通运输体系。“十三五”以来,完成交通建设投资81.25亿元,新建一级公路127公里、二级公路67公里,全区公路总里程达到1975公里,实现了“城到镇全部通一级公路”,基本形成了区域范围内的30分钟交通圈。编制《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2017—2035》等一批重点交通规划,南沿江城际铁路金坛站正加快建设,河海大学常州新校区将于2023年秋学期建成投用。

十年来,金坛坚持工业立区,产业集群之势全面爆发。形成以新能源、新能源汽车、新基建、新医药、新智能“五新产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成为长三角新能源汽车、光伏产业链最长最强地区之一。中德(常州)创新产业园被认定为首批“江苏省国际合作园区”、获批江苏自贸区联动创新发展区,高新技术企业由十年前的36家增至275家,近两年平均增幅34%。2021年,全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489.9亿元;其中,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827.3亿元,是2012年的3.3倍。

十年来,金坛坚持内外兼修,生态人文之美引人入胜。环境空气质量率先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水环境质量改善幅度位居全省第一,获评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策划建设三星村遗址公园,打造“国际自行车慢城之都”,华罗庚艺术团挂牌江苏省儿童艺术剧院,茅山山地半程马拉松赛成为金牌赛事。推动长荡湖实现由“生产型湖泊”向“生态型湖泊”转变、茅山由山水“风景美”向产业“钱景美”蝶变,钱资湖加快打造具有滨湖特色、富有现代气息的“城市客厅”。目前,我区共建成1个全国美丽休闲乡村,4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2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点,24个省级绿美村庄,41个省级水美乡村,所有规划发展村均达到区级宜居村庄,“新时代鱼米之乡”的美好愿景正加快呈现。

会上,围绕媒体记者对金坛发展提出的加快“两湖”创新区建设、中德(常州)创新产业园拓展对外合作新空间等问题,刘小平表示,金坛将通过抓项目、重科创、优生态、强规划、提能级,充分推动“科产城人”深度融合,中德(常州)创新产业园进一步聚焦强链补链、注重转型升级、强化科技创新、推动理念融合,努力打造为长三角德资企业集聚新高地、中德产业与创新深度融合示范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