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常州市金坛区人民政府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动态 > 金坛要闻 > 内容
福地金坛:处处新景涌生机
  信息来源:区融媒体中心 发布时间:2022-10-06 浏览次数: 【打印】 【字体: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论述,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着力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等生态文章,为高质量发展绘就了绿色底色。

十年来,金坛以高质量发展为抓手,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国际化、品牌化为方向,以新能源、新基建、新能源汽车、新医药、新智能为代表的“五新产业”蓬勃成势、强力崛起。同时,全面打造以绿色工厂为特色的“绿色智造”新模式,助力制造业转型升级和绿色低碳发展,今年又新增了5家省市级绿色工厂。

增加发展的“含绿量”就是提升发展的“含金量”。十年来,我区坚持不懈开展货车限行、工地扬尘专项治理、“散乱污”企业(作坊)淘汰整治行动,围绕重点园区、企业集群、废气排放企业加强检查检测,严厉打击超标排放、偷排漏排等“乱排放”行为,为老百姓守护蓝天白云、碧水青山。

2021年,我区对88家重点VOCs排放企业、12家重点NOx排放企业进行整治评估,完成5个码头堆场扬尘治理项目、50个施工工地扬尘治理项目。全区PM2.5年均浓度为34.2微克/立方米,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优良天数达287天。

河安湖晏、水清岸绿,这是金坛的应有“颜值”。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到2020年,我区投入78亿元实施综合整治,促进长荡湖由“生产型”湖泊向“生态型”湖泊转变;2017年全面推行河长制,设立区、镇两级河长制办公室,落实区、镇、村三级河长260名,建立小微水体河长制体系,“绿水绕城”成为全区群众共享的生态红利。

2021年,我区水环境质量5个国考断面达标率和优Ⅲ率均为80%;11个国省考断面达标率和优Ⅲ率均为90.9%。

“两山两水六分田”是我区独有的生态禀赋,既能妆点金坛对外形象,也能积攒发展动能。为将生态资源转化为发展优势,我区坚持生态保护修复治理与绿色发展、文化旅游、乡村振兴融合发展,打造出让人心驰神往的“诗和远方”。

2019年以来,金坛完成了1800多亩裸露土地复绿,修建了40余公里的生态绿道和55公里的生态廊道,新增可供观赏游览的景点上千个。通过项目实施,茅山山脉“山体—水体—绿带”自然生态格局不断优化,水源涵养、气候调整、水土保持、水质净化等生态功能显著提升。同时,利用“山体修复+康养宜居”资源,推动文旅、体旅、农旅、产旅相结合,提升地区生态产品供给水平。

2021年,茅山旅游度假区省级排名上升至第2位,东方盐湖城•道天下、花谷奇缘、茅山森林世界创成国家4A级景区,茅山旅游度假区接待游客人数达568.24万人次,经营收入达16.3亿元。

今年,我区出台《建筑工地扬尘管控“红黑榜”考核办法(试行)》,对纳入监管的建筑工地扬尘管控重点事项进行督查考核,强化“削峰保良”和重污染天气预警等特殊管控期间的上报要求。同时,通过日常巡查、专项检查等形式,一季一评,根据打分发布“红黑榜”。

绿色发展、生态修复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共赢。柚山村围绕“一山一湖、一宕一村”等生态资源,开展关厂停采、退圩还湖、拆除围网等工作,关闭水泥企业转型为网红打卡地,打造诗园民宿、阡陌蟹塘等生态景点,谱写“生态蝶变”新诗篇。规模化生态蟹塘成功培育出享誉全国的“长荡湖”牌中华绒螯蟹,畅销上海及香港、台湾地区和东南亚市场,“钳”住经济新支点,年销售额达4500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达3万余元。优质生态供给激发乡村旅游大活力,茅山地区仙姑村、金牛村、上阮村等地村民人均年收入均超3万元,柚山村先后获得江苏特色田园乡村、常州市生态村等荣誉,成为美丽乡村最美示范窗口。

推开窗户见流水,走出家门逛公园,厚植“绿色获得感”,幸福对于群众来说很直观。坚持“全城皆景区、全域大花园”理念,更加重视山水资源维护和特色景观塑造,金坛正在全力打造生态之城、秀美之城,充分体现“美丽常州金坛样板”的美之所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