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是第22个“世界急救日”,主题是“做校园社区急救英雄”,应急救护科普知识包括哪些内容?最需要掌握的应急救护做法又是哪些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心脏骤停、中暑、骨折、烧烫伤、煤气中毒、溺水、触电、……意外总是突如其来,若救治不当很可能会造成二次伤害,甚至会延误救命。
有数据显示,在我国,每年心脏骤停人数达55万,相当于每分钟就有1个人因为心脏骤停突然倒地,在4-6分钟的黄金救援时间内,正确予以援手,就极有可能拯救同事、朋友或家人的生命。高质量的心肺复苏,加上现在国家比较普及的AED心脏除颤仪,就可以在紧急救助过程中,尽自己所能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救助。
自动体外除颤仪作为抢救心脏骤停患者的“救命神器”,是一种便携式的医疗设备,它可以诊断特定的心律失常,并且给予电击除颤,是可被非专业人员使用的用于抢救心脏骤停患者的医疗设备,因此,学会使用这件仪器就显得尤为必要。
工作人员表示,近年来,已有不少志愿组织进入社区、校园、企事业单位进行应急救护知识科普。可一旦发生意外情况,大部分人仍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除了正确掌握应急救援知识外,还要时常练习救护操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