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出台背景
2020年是河湖长制“落地见效”、“河湖环境大提升”的决胜之年,做好2020年的河湖长制工作意义重大。为认真贯彻落实《省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全省河湖长制工作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苏河长〔2019〕2号)、《关于印发2020年常州河湖长制工作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常河长办〔2020〕5号)和常州市总河长令2020年第1号《关于深入开展打赢打好碧水保卫战河湖保护战的动员令》等文件精神,确保全区河湖长制各项任务顺利开展,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二、制定依据
《实施意见》主要依据《省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全省河湖长制工作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苏河长〔2019〕2号)、《关于印发2020年常州河湖长制工作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常河长办〔2020〕5号)和常州市总河长令2020年第1号《关于深入开展打赢打好碧水保卫战河湖保护战的动员令》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
三、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打赢打好碧水保卫战、河湖保护战部署要求,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新时期治水方针,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总导向,以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全面实施生态河湖行动为契机,坚持问题导向,围绕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治理水环境、修复水生态等重点,突出系统治理、水岸同治、长效管理及功能提升,积极开展“两违三乱”专项治理,全力打造“五好河道”样板,在“见行动、见成效”上下功夫,高效推动河湖长制向纵深发展,突出两个加快,强化全面决战,保障“十四五”持续快速崛起,奋力开创金坛跨越发展新局面。
四、工作目标
在全面建立河湖长制基础上,贯彻落实省、市生态河湖行动计划,充分发挥河湖长制的制度优势和河湖长的核心作用,坚持生态优先、系统治理、标本兼治、多措并举,推动河湖水质全面达标、河湖空间明显改观、河湖生态有效修复,全面完成年度水污染防治、生态河湖建设目标:2020年,全区现代化河湖管理保护规划体系基本建立,河湖管理机构、人员、经费全面完善并得到落实,人为侵害河湖行为得到全面遏制;日供水万吨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重点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82%,地表水丧失使用功能(劣于Ⅴ类)的水体和城乡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地表水优III比例达到50%;城区污水处理率达到94%以上;基本完成新孟河主线工程及北干河等河道配套工程实施;继续推进“五好河道”示范建设;按照区级河湖“两违三乱”专项整治要求,完成整治任务;河湖资源利用做到科学有序,河湖水域面积稳中求升,河湖生态环境明显提升,“互联互通、功能良好、水质达标、生态多样”的现代河网水系基本建成,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显著提升。
五、主要内容解读
《实施意见》从8方面制定了22项措施,主要内容如下:
(一)完善河湖长制制度体系
一是推动河湖长履职。突出河湖长制的牵头成效、督查功能、协调作用。二是完善河湖长制配套机制。深度落实我区河湖长制实施意见+8项配套制度体系,各级根据工作实际,相应制定补充规定和具体办法。三是落实第三方督查机制。全面实施第三方评估督查,对河湖长制年度任务推进、各级河长“一事一办”工作清单落实及全区范围内河湖水环境、水生态等状况进行专业评估。
(二)加强最严格水资源管理
一是加强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加强水功能区动态监测和科学管理,严格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深入推进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二是着力实施节水行动。围绕节水减排、水生态修复、水资源管理和节水管理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强化用水计量和用水审计。
(三)推动河湖水污染防治
一是减少工业企业向河湖污染排放量。严格落实《江苏省太湖流域“十三五”总氮总磷总量控制方案》,制定年度总量控制计划,排定工程项目并加快实施。二是加强城镇生活污水处理。三是实施清淤疏浚。畅通河网水系,实施水系连通工程,继续开展城区河道水环境综合提升工作。四是加强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推进点源污染全收集全处理、面源污染综合治理。五是加强水上交通污染治理。实施船舶污染物流动收集、上岸处理工作;持续推进航道干线沿线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内河部分港口、码头具备船舶生活污水、船舶垃圾和含油污水接收能力,将船舶生活污水、垃圾等污染物纳入城市生活污染治理体系。
(四)开展水环境综合治理
一是巩固黑臭水体整治成效。继续做好已完成整治城乡黑臭水体的效果评估及销号工作,对不符合要求及新出现的黑臭水体,各地持续实施提升整治。二是大力开展河湖美化行动。强化水环境质量目标管理,按照水功能区确定各类水体水质保护目标,清除河湖污染底泥,遏制湖库富营养化,改善滨河湖空间环境质量,满足河湖水功能区要求。三是实施河湖生态修复。强化河湖库生态修复和保护,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通过沟通水系、涵养水源、退圩还湖、保护湿地、生态渔业等措施,修复河湖生态,维护河湖健康生命。
(五)推进河湖长效管护
一是完善河湖长效管护机制。量化河湖空间管理和事务管理,明确管护主体,落实管护责任,完善管护设施,健全管护机制,保障河湖安全,保证河湖工程完好率。全面落实管护经费,推进河湖市场化管护,激发市场活力,加快培育河湖治理、监测、维修养护、河道保洁等市场主体,推进河湖管护的专业化、集约化、社会化,不断提高管护效能。二是推动河湖空间动态监管。健全监测体系。利用新技术,系统开展河湖水文、水质、水生态和河湖空间的监测,实时掌握河湖状况。三是建设智慧河湖管理系统。结合常州河湖长制协同办公平台,提高信息化管理平台在线使用率,推动河湖长制信息化考核。
(六)提升河湖综合功能
一是加快在建工程项目进度,抓紧新孟河主线工程及北干河等河道配套工程实施,确保任务顺利完成。二是抓好城市防洪及活水畅流工程,加快实施良常枢纽建设,探索区域活水常态化调度机制。三是实施区域治理提升,加快我区长荡湖退圩环湖、通济南河整治整治进度。
(七)强化河湖执法监督
依法划定重要水域;严格控制水域岸线开发性项目建设;常态化实施水域监测、岸线开发利用监测;网格化管理机制覆盖流域性河道、重点湖泊。深入开展重点河湖违法行为专项整治行动,按照时间节点全面完成“三乱”专项整治目标任务。
(八)加强水文化建设
一是建设水文化载体。做好物质与非物质水文化遗产普查、开展水文化遗产解读工程等有关工作。二是创建水美示范。推进水生态文明城市、水利风景区、美丽库区幸福家园建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