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常州市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会议精神,根据常州市质监局《2009年江苏省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意见》(常质技监特发[2009]26号)及金坛市政府2009年度安全生产目标要求,结合本地区实际,特制定2009年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意见,我市2009年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总体要求是:以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为指导思想,围绕落实责任,防范事故,标本兼治,强化基础,杜绝重特大事故,遏制较大事故,减少一般事故和涉险事故,保持特种设备安全运行良好态势。
一、主要工作目标
(一)无重特大事故,万台设备事故率、死亡率不超过0.45;
(二)新增特种设备依法注册登记率100%,新增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安全责任告知率100%;
(三)重大事故隐患整改督查率100%;
(四)特种设备定期检验计划完成率100%;
(五)重点监控设备现场监察率、注册登记率、人员持证上岗率100%;
(六)实现安全监察与检验信息网络互联互通,数据库实时更新;
(七)完成推进使用管理标准化工作任务;
(八)按规定要求完成压力管道元件和起重机械专项整治工作。
二、主要工作及要求
(一)继续推进和完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组织机构和网络建设
1.全面推进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体系,一是继续将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纳入地方政府目标考核,完善特种设备重大隐患挂牌督办制度;二是组织宣贯修订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全面履行特种设备安全监管职能,提升特种设备管理能力;三是落实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特种设备的安全和节能全面负责制,对新增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实行安全责任告知;四是推行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安全责任承诺制,促进安全责任制的落实。
2.以特种设备安全使用管理标准化及分级管理为抓手,推进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落实安全主体责任,积极推进 “特种设备分级管理”工作。
3.继续完善行政许可、动态监管体系及国家质检总局“金质工程”的建设。一是进一步优化行政许可流程,强化绩效、服务功能,方便企业和群众;二是充分利用数据库的综合管理功能,查清信息,摸清底数,从而消除安全监察死角和盲点;三是继续发挥协管员、监管员的作用,做到“五清”(即年度目标清、工作内容清、隐患单位清、管理责任清、特种设备数量清),完善“监察、监管、协管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
(二)围绕“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的总体要求,认真开展特种设备安全隐患整治
1.深化安全隐患治理,以推动和督促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自查自纠为重点(自查表见附件二),进一步完善隐患治理制度,规范整治行为,确保隐患整治工作融合闭环。
2.深入开展压力管道元件专项整治,查处非法制造行为,进一步规范压力管道元件的生产和使用,确保在8月底前完成整治验收工作;
3.加强化工、电力、冶金、食品生产行业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工作,2009年6月底前完成冶金行业吊运溶融金属起重机械整改工作。
4.加强对旅游景点大型游乐设施、客运索道、人员聚集场所、重点企业、重点特种设备监督检查。
5.对气瓶充装、检验单位100%进行一次安全监督检查,确保不发生重特大事故。
6.对检验机构上报的特种设备严重事故隐患100%进行安全监督检查,并形成闭环,彻底消除事故隐患。
7.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建立和优化与相关部门的联系、协调机制,发现特种设备重大安全隐患,及时向当地政府报告,争取当地政府的支持与协调。
(三)开展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减排工作
1.积极参与、配合经贸、环保等部门对2009年底列入集中供热的企业小锅炉的关停工作,解决小锅炉事故隐患多的问题。
2.开展锅炉操作人员节能知识培训,加强锅炉水质监督检验,推动锅炉使用单位开展节能安全达标活动。
(四)进一步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基础建设
1.以安全监察绩效考核为契机,全面提升安全监察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促进安全监察队伍的作风建设、行风建设和能力建设,通过绩效考核,进一步提升监察队伍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
2.大力弘扬科学严谨,求实勤奋的风尚,立足自我,强化防线,杜绝失职渎职行为,杜绝经济犯罪案件,树立安全监察队伍的良好形象。
3.充分利用电视台、广播电台、报纸各种宣传媒体及“3·15”、“安全月”、“质量月”活动,广泛宣传《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提高全社会的安全法治意识,提高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法人代表和管理人员、操作人员的安全素质。
附件:2009年金坛市特种设备现场安全监督检查计划
市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安全隐患自查表
二〇〇九年三月二十五日
附件: 18号文附件.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