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麓茶场】 金坛市茅麓茶场有限公司坐落于茅山东麓,距离市区20公里,总面积1026公顷。2003年10月,金坛市茅麓茶场在全省农林场圃系统率先进行整体改制,改制为金坛市茅麓茶场有限公司,新组建江苏茅山青锋茶叶有限公司。
2010年,公司拥有茶园365公顷,林地308公顷,耕地203公顷。有股民职工220人,科技人员28人,辖有1个综合性茶叶加工厂,8个茶叶工区,1个国家级茶树良种繁育示范场。茶树良种有龙井43、龙井长叶、福鼎、浙农113、舒茶早、迎霜、碧云、乌牛早、元宵绿、白茶等50多个优良品种。年产成品茶50万公斤,年出产优质无性系良种茶苗1000万株。主要产品有茅山青锋、金坛雀舌、茅麓旗枪、茅麓白茶、雨花茶、银毫茶、烘炒青绿茶、袋泡红绿茶和供糖尿病患者饮用的薄玉茶。产出的茶叶全部使用“金鹿”牌、“茅麓” 牌、“薄玉” 牌商标,“金鹿”牌商标被江苏省认定为著名商标。“金鹿” 牌茅山青锋茶被江苏省认定为绿色食品,2005年通过ISO9001:2000质量体系认证。2007年被认定为有机食品,获江苏省名牌产品称号。2009年定为江苏省农业科技型企业。
2003年茶场改制后,公司加快优质无性系良种茶的引进、繁育和推广,建成国家级茶树良种繁育示范场,达到年出圃1000万株良种茶苗的能力,建成高效生态复合优质高产绿色食品茶叶示范园66.7公顷。同时,该公司利用科技手段积极探索技术革新,从日本引进色选机,提高产品质量,以质量创品牌,以品牌拓市场,建成全省最大的名优绿茶清洁化连续机械化加工生产流水线以及生态园式的加工生产基地。茶树种苗繁育种植、生产、加工通过ISO9001:2000质量体系标准认证。推广茶叶生产优质化、机械化、规模化、产业化、绿色化、现代化,带动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使企业不断壮大和发展。成立金坛市茶叶经济合作社,以江苏省茅山青锋茶叶有限公司为龙头企业,制定《茅山青锋茶生产技术规程》江苏省地方标准,开发机制名优茶,依托“金鹿”牌茅山青锋品牌优势,成为集“公司+基地+农户”名优茶生产、加工、销售、茶文化为一体的茶叶产业化经济合作组织,订单收购茶叶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带动农户500户,带动基地666.7公顷。2010年实现产值1830万元,销售收入1675万元,利税220万元。在省第十四届“陆羽杯”名茶评比中,“金鹿”牌茅山青锋获特等奖,获上海世博会金奖。(王柳松)
【方麓茶场】 金坛市方麓茶场地处茅山东麓,总面积250公顷,其中茶园面积120公顷,林地面积26公顷。全场有住户223户,居民711人。有茶叶加工场地2.5万平方米,厂房及办公用房6000平方米,2010年固定资产总值达1200万元。
2010年,该场加大科技投入,坚持“努力创新、科学管理、再创辉煌”的原则。投入300万元引进先进设备和新建标准化生产厂房,使生产规模和生产能力得到扩大和提高,具备各类名优绿茶60多吨的年生产能力。2010年实现产值810万元,利税110万元。新建和推广高标准无性系良种茶园166.67公顷,园区内道路纵横,沟渠相连,生态防护林成网,茶园严格采用“有机、绿色”种植管理,提高茶叶整体效益,扩大茶叶基地规模。完成茶叶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同时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形成“市场+公司+合作社+茶农”的茶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实现产加销、农工贸一体化经营,获取规模效益,并将加工、营销领域创造的农产品增值利润,按照合作制度的收益分配机制返还给茶农,有效地增加茶农收入,不断扩大了企业规模。 2010年,“百园春”牌金坛雀舌茶再次被评为江苏名牌产品,“百园春”商标被认定为江苏省著名商标。(葛志祥)
【茅东林场】 茅东林场地处江苏省茅山风景名胜区内,为国家AAAA级森林公园,距金坛市区25公里,是全市惟一的国有林业场圃。2010年有居民612人。全场总面积1973.33公顷,生态林面积1590.46公顷,用材林面积1166.66公顷,经济林果面积193.33公顷,森林覆盖率90%,活立木蓄积约10万立方米。林区主要植被为落叶阔叶与常绿阔叶林,乔木树种有白栎、枫香、喃叶杨、黄连木、朴树、榉树、榆、檀、槐、椴、合欢、冬青、石楠、棠梨等30余种,灌木及小乔木有六月雪、枸骨、盐肤木、黄荆、丝棉木、山桃、南天竹、小叶女贞、乌饭树、野山楂等40余种。林下草本植物有麦冬、海金砂、兔儿伞、白蔹、玉竹、沙参、桔梗、黄芩、柴胡、佩兰、白芨、蕨类、苔藓等近百种。自20世纪50年代起,该场营造了大面积的马尾松、麻栎、杉木、毛竹,引种水杉、池杉、檫木、柏、樟、楸、栗、茶等树种。林区常见较珍贵的野生动物有白鹭、蜡嘴、灰雁、画眉、猫头鹰、啄木鸟、黄莺、獐、狐、獾、狸、刺猬、野猪、蜥蜴、穿山甲、山龟等30余种。
茅东林场在茶叶制作上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结合传统的制作工艺进行制作,提升茶叶品质,提高产品在市场上的占有率。2010年,该场年生产优质绿茶8000余公斤。部分居民兴办具有农家特色的旅游观光产业,先后开发建成南海山庄、一勺水山庄、桐春源茶社等旅游度假餐饮服务示范点多处。
该场石灰岩矿藏十分丰富,1980年探明的储量约为37457万吨,是全市主要建材原料生产和供应基地。茅东矿区年开采石灰岩总量400万吨,形成管理规范化、资源利用合理化、采掘作业机械化的开采模式。对林区废弃多年的采石宕口进行生态复绿。
在森林资源保护方面,2010年起,该场投入140万元,完成中幼林抚育187公顷,杉木定株、杉木间伐42.31公顷。在森林防火方面,编制并实施“茅东林场森林防火综合治理方案”,在完成大龙背林区“三横五纵”生物隔离带、二姑墩水库、老虎岗拦水坝、黑洼、红星防火水隔带的基础上,在乾元观林区建成二横四纵生物防火隔离带;新增珠山防火瞭望哨一座,初步完成森林防火综合治理工程。组建一支由十几名队员组成的森林防火专业突击队,配置专用森林消防车3台,各项灭火器具60多件,防火专用无线对讲机25台。基本建立和健全森林防火“四网两化”(预测预报网、瞭望网、隔离网、通讯网、扑救器具化、扑救队伍专业化)体系。森林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生物防火技术、丘陵山区林业生态工程技术、林业丰产技术已在林区得到广泛应用,森林火灾、森林病虫害发生率得到有效控制,森林环境明显改善,森林资源持续稳定地增长,科学化营林程度不断提高。(周国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