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镇(街道)概览

金城镇

【概述】  金城镇总面积92.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3623.6公顷。全镇辖有11个行政村,16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5.9万人。2016年,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7.27亿元,比上年增长6.99%,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依次为10:69.8:20.2。全年完成公共财政收入2.72亿元(含耕、契两税),增长0.1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052元,增长9%。

  农业。2016年实现农林牧渔总产值10.23亿元,比上年下降3.51%,其中农业产值4.74亿元,畜牧业产值1.23亿元,渔业产值3.73亿元。全年粮食总产量3.4万吨,夏粮公顷单产4.6吨、秋粮公顷单产8.9吨,油料总产量572吨,水产品总产量0.93万吨,水果总产量848.7吨,蔬菜总产量7.05万吨,出栏生猪3.95万头,出栏家禽395万只。全镇高效农业种养殖面积1231.4公顷,其中高效设施农业面积1121.3公顷。特色产业有鲜食果品133.2公顷,“塔湖”牌香葱146.6公顷。特种水产养殖面积806.6公顷。有种植、养殖专业户1100多户。建有无公害农产品基地9个,拥有无公害农产品9只。引进“三资”开发农业0.126亿元。

  全年新增土地流转面积104公顷,共3402公顷。新增农村合作社6家、家庭农场46家,新增家庭农场名录1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名录20家。全镇联合收割机保有量30台、高速插秧机75台、中拖79台,农机总动力3.34万千瓦,三麦机收率、水稻机收率100%。扎实推进水利工程建设,全年共完成各类土方72万立方米,水利建设投入资金3581.2万元,其中小型农田水利建筑配套项目10项、水毁修复工程、太湖流域水环境治理工程和二轮水利重点县建设等,有力地提升了全镇防洪排涝、农田水利设施条件和水平。

  工业。全镇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7.27亿元,比上年增长7%。服务业增加值11.57亿元,增长13.3%。完成工业开票销售106亿元,增长12.3%;完成工业实际投入11.6亿元,完成公共财政收入(不含耕、契两税)2.72亿元。全镇8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品销售收入161.93亿元,实现利税24.24亿元,工业增加值35亿元。装备制造、新材料、光伏新能源、纺织服装四大支柱产业占全镇工业经济的84.3%,其中装备制造占17.2%,新材料占22.7%,光伏新能源31.4%,纺织服装占全部工业的13%。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3.6亿元。

  2016年,全镇新增签约项目30个,计划总投资65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0个,计划总投资57.4亿元。鼎盛泰克“汽车散热器”、中领“轨道交通装备”等12个项目已竣工投产,广顺“电力设备”、剑兴“环保处理设备”等8个项目已开工建设,其余项目正在办理相关报批手续。

  2016年,全镇新增高新技术1家(海润电力)、省民营科技企业25家,申报各级科技项目19个、人才项目7个,申报各级各类专利500件。新增“企业技术中心”1个(微特电机)。帮助企业争取扶持和奖励资金1800余万元,为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

  园区建设。初步完成35.8平方公里江苏省金坛经济开发区北区、金坛金城科技产业园总体规划;北杨路、环园路延伸工程、后关路延伸工程等项目已顺利完工,总投资约4000万元;金城镇中心幼儿园、元巷综合市场、金城镇社会福利中心等项目主体结构全部完成,室内装修、水、电、道路等配套工程有序实施,总投资1亿元,占地约4公顷,总建筑面积3.8万平米。

  服务业。2016年,全镇完成服务业增加值11.57亿元,比上年增长13.32%。服务业经济总量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20.2%。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住宿餐饮、交通运输、居民服务等四大支柱产业完成增加值9.02亿元,同比增长14%,占全镇服务业增加值的78%。

  新农村建设。全镇铺设污水管网18929米,新建水泥路29029米,新建公厕5座,清除露天粪坑244个,新建下水道12633米,改水4503户,改厕942户,种栽树木50006余株,新建下水道12633米,安装路灯210盏,清淤沟塘26条,清淤土方98400立方米,河塘驳岸6614米,清运垃圾19327吨,新建垃圾箱100只,新建污水处理设施14个。全年全镇农村环境整治与长效管理总投入5150.779万元。创建南瑶村、庄城村“江苏省绿化示范村”,全镇卫生保洁员实施长效管理,配备村级保洁员194名。集中开展长竹埂、社河头、史巷3个村的环境卫生整治。

  科技创新。到2016年年末,全镇拥有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5家、民营科技企业85家、企业技术中心3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工程研究中心1个。凤凰城经济工业园、金城工业标准厂房园分别获批江苏省小微企业创业示范基地和常州市科技企业加速器,60余家科技型小企业成功入园并得到快速成长,实现了创业资源的有效集聚,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社会事业。全镇共有中小学3所。其中,中学1所,小学2所。有在校学生1184人,教师194人。教育现代化步伐加快,每校建有校园网,中小学全部实现宽带上网。基础教育水平稳步提高,适龄儿童少年、初中入学率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8%以上,教育质量稳步提升。

  2016年,文体活动蓬勃开展。星级文化示范村创建全部获得通过。组队参加区第六届全民运动会并取得较好成绩。成功举办以“放飞梦想·激扬金城”为主题的广场月月演大型文艺晚会,先后举办村广场舞等各类文体活动15场次。积极开展科教文卫“四下乡”活动,村级文化建设全面加强。网格化服务管理实现全覆盖,村服务中心的平台建设基本到位。

  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年末,全镇共有卫生机构12个,拥有固定资产6834万元,床位100个,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70人。卫生服务网络覆盖率100%,初级卫生保健普及率100%。农村新型医疗保险参保率达100%。“新农合”参保40619人,共筹集资金730万元。

  推进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工程,多渠道解决低收入家庭生活困难。全年发放民生各类救助资金897万元,净增企业职工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五大保险763人,完成率155.7%;居民养老保险续保缴费人数21314人,完成率97.33%,提前一个月完成95%的考核任务。元巷殡仪馆、第一污水处理厂、长竹埂晨风地块、直荣公路、金茅公路等项目涉及8个行政村1560人失地农民参加社会保障,做到即征即保。

  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健康发展,全面有序实施两孩政策。全镇出生政策符合率99%以上,人口文化建设达标率95%以上,依法行政达标率100%,各项奖励扶助政策兑现率100%,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率95%以上。

  全年共接待群众来访58批317人次,“12345”公共平台交办5件,上级其他部门交办件3件,办结率100%,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313起,社会矛盾化解率99%以上。(肖建华)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