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

民政工作

【概述】2015年,金坛区民政工作紧紧围绕“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工作宗旨,以创建现代民政示范区为抓手,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各项工作扎实推进。
社会救助工作。出台《常州市金坛区社会救助实施办法》,进一步规范全区社会救助工作。建立起与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直接挂钩的城乡低保标准增长机制。从2015年7月1日起,城乡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460元提高到每人每月590元;农村五保集中和分散供养标准分别由每人每年7200元、6200元提高到每人每年8100元7100元;农村五保、城乡低保、孤儿、城市“三无”(无经济来源、无赡养能力、无劳动能力)老人医疗救助年度累计限额从3.5万元提高到4.5万元,其他救助对象(重残)年度累计救助限额从2.5万元提高到3.5万元,平均医疗救助比例65%。

  社区建设。加大社区建设力度,出台《金坛区2015年城乡社区工作意见》。推进城乡和谐社区创建工作,到2015年年底城乡省和谐社区达标率为90%、98%,其中创成1个全国和谐示范社区、1个省和谐示范镇、25个省和谐示范社区、26个常州市和谐社区。开展社区信息化建设,制订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区城乡社区信息网络规范化建设的意见》,为市、区、镇、社区实现“四级联动”服务体系奠定良好基础。举办社区读书月活动,社区大家乐文艺活动及“八一”文艺演出,进一步提升城市社区文化建设氛围。区委、区政府联合出台《关于推动城乡社区减负增效的实施意见》,全面推行“减负增效”和“政社互动”工作。协调解决部分社区办公用房问题。截至2015年年底,东城街道6个新增城市社区和西城街道5个老城市社区办公用房已全部到位;农村社区中尧塘街道的西华、下庄、汤庄等农村社区也已启用新办公用房,社区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进一步推进二级公共服务平台建设。2015年,西城街道、儒林镇、直溪镇、薛埠镇建成镇级服务大厅并已投入使用,全区建有6个镇(街道)级服务中心并达到标准化要求,城乡社区管理服务站合格率达到95%以上。

  养老机构建设。加大养老机构床位数建设,全区拥有养老床位数5641张(养老机构床位数3916张、居家养老床位数1725张),每千名老人拥有机构养老床位数46.4张,社会力量举办和公建民营养老机构床位数占养老机构床位数比率71.5%,护理型床位占养老机构床位比率
50.51%。为改善全区农村敬老院服务机构的生活设施和保障条件,不断提升供养服务水平,从2014年起,用三年时间,投入5000万元,全面实施农村敬老院“三有三能六达标”(三有:有能正常使用的卫生间、有保暖降温设备、有电视机;三能:老人冬季不出院能洗澡、能看病、能康复娱乐;六达标:消防、卫生、环境、五保老人供养水平、管理服务人员配比和工资待遇达到国家和省提出的标准)建设,实现硬件和软件同步提档升级。开展全区养老机构消防安全专项检查,通过全面清理整治,全区基本符合安全要求的养老机构13个,需立即整改的养老机构17个,严重不符合安全要求养老机构12个,采取机构人员分流和关停取缔,实行分类处置,至2015年年底已取缔2家严重不符合要求的养老机构。开展养老(福利)机构综合保险参保工作,全区参保床位2083张,缴纳参保费93735元。

  民政项目建设。投入1100万元的金坛革命烈士纪念馆于9月30日建成开馆,纪念馆位于区烈士陵园内,展示134名烈士的生平事迹。启动殡仪馆移址新建及配套建设工程,该工程总投资50136.79万元,建设规模总占地面积36.4公顷。其中,区殡仪馆迁建工程占地5.1公顷,建筑面积15835.61平方米;殡葬服务区配套建设工程占地面积2.4公顷,建筑面积4319.52平方米;生态殡葬区建设占地面积28.9公顷,生态殡葬开发面积25万平方米,其中骨灰堂及配套建筑面积5987.26平方米。加大区公墓环境建设力度,对墓区道路、停车场等基建工程实施改造。

  福利彩票销售。区福利彩票销售2014年、2015年连续两年突破亿元大关,2015年销售彩票1.35亿元,销量同比增长25%,彩票市场占有率达60%以上,在全省县级市排名第9位,已连续六年进入全省县级市前20强,2015年首次进入全省县级市前10强。(陈 伟)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