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2015年,全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坚持“民生为本、人才优先”工作主线,积极应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全力服务发展,增进民生福祉,突出重点、瞄准难点、创新举措、精准发力,圆满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人社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就业创业。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城镇新增就业11246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4037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95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1.78 %。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4930人。扶持创业1211人,创业带动就业6055人。提供应届毕业生就业岗位4226个,组织193名高校毕业生青年参加就业见习。开展城乡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5595人,创业培训843人。举办各类人力资源洽谈会61场,服务进场招聘用人单位近3000轮次,服务进场求职各类人员2万余名。开展“民营企业招聘周”“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专项活动。开通“企业通短信平台”“人力资源市场微博服务厅”“找工作就业服务群”等网络服务平台。人力资源市场网站日点击超过1200人次,新增注册企业会员869家,新增个人会员11315人,发布网络招聘信息1347条。推进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和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出台《大学生创业扶持资金申领办法》和《大学生创业扶持资金申领实施细则》,为全区761名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开展实名制登记。两个大学生创业项目入选省级大学生优秀创业项目。创业培训实训基地被评为“江苏省创业培训示范基地”。薛埠镇大学生创业团队赢得常州市第二届大学生创业大赛二等奖。
社会保障。企业养老、职工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分别净增参保3858人、3550人、3858人、3600人、5062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缴费人数7.9万人,覆盖率99.7%,续保缴费率95%以上。机关事业保险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100%。退休工人体检、资格认证及社区管理率均达到95%以上。加强参保单位欠缴情况常态化筛选清理,清欠社保资金195万元。制订出台《关于开展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工作的实施办法》,国内首创不通过商业保险,而由医保经办机构经办大病保险业务的新模式。出台《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意见》,完善《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办法》,被征地农民累计纳入社会保障范围9.5万人。办理征地转保6500人,其中近1500人办理退休手续。546名失水渔民领取社会保障待遇。实施“总额预算+指标控制”医疗费用结算模式,扣除不合理医疗费用86.4万元,职工医保人均次住院医疗费用较2014年同比下降550元左右,报销比例提高1.2%。企业退休人员养老待遇实现11连调,人均月增资192元,人均养老金1774元/月。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从90元/月提高至105元/月。历次征地农民生活补贴标准由300元/月提高至375元/月。征地保障第四年龄段养老金由420元/月提高至435元/月。办理企业职工退休、定期生活费、一次性养老金等合计4722人。其中,正常退休4620人,病退休52人,一次性养老金50人。受理工伤认定申请2213件,认定2124件,案件认定规范率100%。
人才引育。人才总量新增5347人,专业技术人才新增3361人。引进高层次人才312人,常州市级以上领军人才10人。12人入选常州市“龙城英才计划”第七批C类优先支持项目。引进外国智力项目7项。新增国家级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家。每万名劳动力中高技能人才635人。牵头制订《关于进一步加大企业人才引进培养资助(奖励)力度的实施意见》,突出企业引才主体地位、提高资助标准、完善资助类别,在两高人才引育、人才载体建设、高端外国专家项目引进、人才成长激励等形成完整的政策体系。成立企业用工服务小组,设立返乡就业服务台,编印发放企业用工招聘专刊和《致广大返乡就业人员的一封信》3万份。先后建立陕西宁强等4家人力资源开发合作基地,组织68家企业赴外地招工,输入外籍劳动力资源近300人。开展“人社局长金坛行”活动,邀请甘肃西和,陕西勉县、城固等地人社部门领导到金坛交流考察,寻求人力资源对接新渠道。组织参加大连、吉林、重庆、兰州、哈尔滨、武汉等人才推介会,多渠道引进领军人才。实施“名校优才计划”,先后组织72家企业赴省内外高校举办11。
5月28日,金沙乐业工程“百所职校金坛行”校政企合作项目对接会举行(区人社局供稿场人才专场招聘会,共引进本科及以上毕业生437人,硕士以上高层次人才92人。成功举办金沙乐业工程“百所职校金坛行”校政企合作项目对接会,全区36家重点企业、招商引资新入户项目与22家省内外高职院校实现技能型人才引育供给无缝对接,校政企合作协议签订率100%。区人社局2015年度创新项目“搭建人力资源精准服务平台”获常州市人社局“工作创新奖”。
机关事业。顺利完成2014年度全区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考核、奖励工作。全区机关和参照管理单位2663人、事业单位10304人参加考核,其中确定为优秀等次的分别为489人、1608人。新招录公务员69人,初任培训率100%。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249人,聘用合同签订率100%。完成10名军转干部和2名随调家属安置任务。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建立完善人员聘用、岗位管理、公开招聘等三项制度, 对全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聘用合同规范化管理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和督促落实,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聘用合同签订10304人,签订率保持100%。
引入公务员平时考核机制,推广金坛经济开发区日志式日常考核。公务员初任以及在职培训做到凡进必训,凡提必训。贯彻落实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实施意见,坚持市区政策统一、分级经办原则,统一视同缴费指数,维护参保人员利益。扎实推进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对机关公务员和参照管理人员晋升职级进行测算。根据国务院和省、市文件精神及要求,调整机关事业单位在职、退休人员基本工资标准,并于年底前完成全区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养老保险预缴预扣工作。会同区委组织部、区档案局做好全区聘用干部、附属编制人员档案收集整理、移交。完成全区公务员“三龄二历一身份”(年龄、工龄、党龄、学历、经历和身份)信息审核认定。
劳动关系。规模以上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99%,已建工会企业集体合同签订率98%以上。及时发布金坛区企业工资指导线,出台企业工资最低标准,调整后的最低工资标准为每月1600元。立案查处劳动保障投诉举报案件225件,省联动平台办理投诉举报案件174件。受理各类劳动争议案件767件。劳动监察、劳动仲裁案件受理率100%,按期结案率100%。主动监察用人单位512户,人均监察64户,涉及劳动者2.4万人。劳动保障监察日常巡查企业179家,下发《限期改正指令书》26份、《劳动保障监察建议书》35份。实地检查8家建筑工地农民工工资发放情况,为1500余名劳动者追讨工资近2000万元。依法妥善处置劳动保障群体性突发性事件41起,其中欠薪逃逸2起,依法移送公安2起,为2749名劳动者追发工资3691万元。开展省级劳动监察两网化管理示范区创建。指导指前镇、东城街道争创常州市劳动监察合格网格单位。对国电兆晶、舜尧服饰等9家常州市劳动保障诚信(示范)企业授牌。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意见》和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召开全区协调劳动关系三方工作会议,积极推进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依托省调解仲裁管理系统和市电子政务平台,劳动人事仲裁案件做到实时同步网上运行。设立金城镇、尧塘街道2个标准化巡回仲裁庭,筹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服务平台,建立多层次调节体系,方便当事人就近处理劳动争议,提高仲裁效率。
公共服务。2015年作出行政许可决定66份,其中特殊工时55份,涉及职工总人数29590人。网上权力运行数合计332万件,当天业务当天上传阳光权力平台。连续八年实现劳动人事仲裁零改判、行政复议零撤销、行政诉讼零败诉。合理划分窗口功能,养老补缴、征地转保、异地转移等业务实行一窗式办理。在常州地区首创与殡仪馆联网比对的社保认证方式,认证率99.2%。社会保障卡全区累计发卡突破40万张,并于2015年10月起在全省率先实现与银行系统全面对接,开通八大金融服务功能,推进全业务经办。全面推进城乡居保便民服务标准化管理,建成80家便民服务标准化示范点,便民服务标准化率66%,被评为全省“城乡居保参保登记、权益查询、保费缴纳、待遇领取‘四个不出村’工作成绩突出单位”。
队伍建设。坚持以上率下,层层推进,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问题查找和整改扎实有效,党员干部和职工普遍受到教育。紧扣“展人社风采,为党旗增辉”主题,深入实施组织聚力、学习引领、项目创新、作风锻造、和谐创建五大工程,开展人社党员干部“百村千企行”活动,由局领导带领全局154名党员干部,分为8个小组挂钩联系全区行政村、社区和企业,开展主动服务和问需服务。开展“贴心服务百分百,群众满意百分百”“双百服务”行动。编印发放“人社便民服务卡”2000张。组织农民工维权、农保征地保障、医疗费用审核结算等11个岗位(科室)争创党员示范岗。成功举办首届“人社文化周”活动,丰富充实人社机关文化内涵。落实两个责任,坚持党政同责,坚持把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与推进人社工作深度融合,坚持压力传导。通过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状,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分四批对局属各科室、事业单位34名负责人进行党风廉政建设集中约谈,组织中层以上干部62人参观常州市预防职务犯罪教育基地,机关工作效能、作风建设明显提升。(张卫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