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金城镇是金坛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市政府所在地。总面积168.9平方公里(不含金坛经济开发区,下同)。其中,耕地6642.6公顷;水面面积2886.5公顷。全镇辖有18个社区居委会(含5个农村集镇居委会),32个行政村,28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0.4万人。2012年,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11.8亿元,比上年增长12.2%,其中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9.52亿元,增长9.92%。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依次为5.96%、49.76%和44.28%。全镇完成财政总收入9.61亿元,比上年增长15.8%,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5.28亿元,比上年增长17.9%。农民人均纯收入19928元,比上年增长19.8%。
农业。全年实现农林牧渔总产值13.52亿元,比上年增长18.08%,其中农业产值7.46亿元,畜牧业产值0.99亿元,渔业产值4.78亿元。全年粮食总产量65112.7吨,夏粮公顷单产5.3吨、秋粮公顷单产9.55吨,油料总产量1283.9吨,水产品总产量12331吨,水果总产量3625吨,蔬菜总产量102357吨,出栏生猪30874头,出栏家禽441.13万只。全镇高效农业种植养殖面积3653公顷,其中高效设施农业面积1350公顷。特色产业有“润湖”牌蘑菇53.4万平方米,鲜食果品173公顷,“塔湖”牌香葱348公顷;特种水产养殖面积2307公顷。有种植、养殖专业户1150多户。建有无公害农产品基地16个,拥有无公害农产品47只、绿色食品18只、有机食品10只。全年争取现代渔业、循环水以及农业科技项目资金730万元。引进开发农业的“三资”3.1亿元。
全年新增土地流转面积682公顷,共4562.4公顷。新增农村合作组织25家,共88家,其中2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进入省名录,新增常州市名优农产品1只。年末全镇拥有联合收割机72台,农机总动力56795千瓦,三麦机收率、水稻机收率99%。扎实推进水利重点县工程,投资1778万元,新建防渗渠道36公里,翻建农灌站16个,新建排涝站5座、圩口闸4座,提升了全镇农田水利的设施条件和装备水平。
工业。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41亿元,工业销售收入138.85亿元,实现工业利税总额14.97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41.17亿元。完成工业投入41.65亿元。工业用电量21473万千瓦时。2012年,全镇89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品销售收入119.78亿元,实现利税14.37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28.7亿元。纺织服装、机械电子、精细化工、塑料制品、汽车内饰等支柱产业快速发展,完成工业开票分别为17.35亿元、13.57亿元、9.87亿元、4.43亿元、0.94亿元,分别占全部工业的37.6%、29.4%、21.4%、9.6%、2%。民营企业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8.19亿元。新办民营企业351家,新增个体工商户908户,新增注册资金17.3亿元。
2012年,全镇完成工商注册外资1.82亿美元,实际到账外资4687万美元。自营出口创汇2.62亿美元。到年末,金城工业集中区建成区累计面积达6平方公里。全年新入园企业60家,累计528家。实现工业总产值90.06亿元、销售收入87.97亿元、利税总额10.78亿元。
建筑业。全镇共有建筑业企业18家,全年完成建筑业开票11.9亿元,完成建筑业增加值2.63亿元。全年新晋升二级企业1家,新批三级企业6家,二级以上资质建筑企业累计6家。
服务业。全年落实服务业重大项目5个,计划总投资16.5亿元。其中,古杏大酒店项目总投资5亿元;晨风研发中心和会议中心项目总投资3.5亿元;万朋物流的仓储运输中心项目总投资2亿元;润澳大酒店中西餐及住宿项目总投资3亿元;新桥置业的新业商业广场项目总投资3亿元。项目已全面开工建设,润澳大酒店和新业商业广场项目的投资量超过50%。
2012年,全镇完成服务业增加值49.52亿元,比上年增长9.92%;服务业经济总量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的44.28%。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住宿餐饮、交通运输、居民服务等四大支柱产业完成增加值44.2亿元,同比增长30.8%,占全镇服务业增加值的75%。
新农村建设。全镇农村新建水泥路59843米,新建公厕31座,消灭露天粪坑655个,新增绿化面积48270平方米(其中公共绿地21个27610平方米),新建下水道12182米,新增改水户185户,改厕319户,新装路灯339盏,清理河塘68只,清淤土163403立方米,驳岸1637平方米,共清运垃圾20262吨,新建垃圾箱389只,新建污水处理设施1个,全年农村总投入2250.7万元。共创建省级卫生村2个、金坛市“五化一提升”村7个、常州市“五化三”村有8个,省级绿化示范村4个,常州市生态村4个,省级生态村4个,江苏省三星级“康居示范村”3个;二星级“康居示范村”14个;环境整洁村148个。全镇卫生保洁实现长效管理,配备村级保洁员319名,农村环境焕然一新。
集中开展城郊8个村的环境卫生整治,关停化工企业5家。白龙大桥、南墅大桥、沈渎大桥建成通车,长竹埂大桥、王母观大桥、双阳大桥正在建设之中,对外交通网络已基本形成。实施2600米的沈渎路改造、4050米的庄城公路加固除险、7100米的水洮线燃气管道铺设、涑渎菜市场、新河农贸市场的提升改造、8座危桥的改造等民生工程。
科技创新。制定了《金城镇关于“创新发展促转型、加速驱动争双百”的实施意见》等激励政策,同时编印《引才引智、科技创新扶持奖励政策摘录》一书,发至各企业和项目投资者,鼓励企业增强创新发展、做强做大的信心和决心。全年引进高科技重大项目7个,引进硕士学历以上人才5名;引进常州市级以上创新创业人才项目5个,新增金旺科技等省级以上科技项目8个,争取奖励资金300多万元。新增鑫特机械等3家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有成松防水、微特电机等4家企业创建江苏省名牌产品。全年与科研院校签订产学研协议10份,累计申报科技项目29项,共申请专利889件,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0家,累计获得项目经费280万元。全镇拥有国家名牌(驰名商标、国家免检产品)1只,拥有省名牌(著名商标)17只,拥有常州名牌(知名商标)38只。
社会事业。全镇共有中学3所,小学8所。在校学生8900人,教师962人。教育现代化步伐加快,校校建有校园网,中小学100%实现宽带上网。基础教育水平稳步提高,适龄儿童少年、初中入学率均为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8%以上,高考达线率、本科录取率继续在全市名列前茅。教育质量稳步提升,有效保障接送学生的车辆行驶安全。
2012年9月,金城镇社区“10分钟健身圈”创建活动启动,10个条件成熟的社区成为首批创建单位,其中虹桥、河滨、南洲、愚池、文化、春风、西门、北园、翠园9个社区成功创建。
2012年,全镇对村45个综合文化室建设要求进行达标量化、规范统一,开展了健身工程点提档升级工作。配优配强村、社区文体工作人员队伍,发挥大学生村官和文化协管员在村级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社区特色团队蓬勃发展,典型代表有春风社区的健身气功团队、太极协会团队和腰鼓团队以及虹桥社区的体育舞蹈、太极拳、健身气功、木兰等武术等团队。2012年,镇组织参加“丰登杯”金坛茅山登山越野锦标赛,镇冬泳协会在上善若水举行冬泳比赛。
全力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化卫生惠民工程,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促进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年末全镇共有卫生机构2个,拥有固定资产4369.7万元,病床95张,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68人。卫生服务网络覆盖率100%,初级卫生保健普及率100%。农村新型医疗保险参保率100%。
全年企业职工养老等五大保险各净增2222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续保交费21314人,劳动力转移培训1387人次,创业培训288人次、带动就业501人。城乡居民新型合作医疗参保率近100%;发放民政优抚、城乡低保、五保供养、贫困救助、残疾人救助等各类资金3083万元,发放各项惠农补贴和摩托、家电下乡补贴2122万元;加快区域供水的推进,回购洮西水厂。
计划生育和优生工作成效显著,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覆盖率90%以上,优质服务率95%以上,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率95%以上,依法行政达标率100%,政策兑现率100%,人口文化建设达标率95%以上,统计准确率98%,全镇计划生育率98%,人口出生率7.98‰,死亡率6.18‰,自然增长率1.8‰。发放独生子女政策性奖励资金594万元。
维稳安全成效显著,各类矛盾的化解率99%以上,成功抗击“海葵”台风灾害,“平安金城”、“法治金城”建设迈上新台阶。对金海小商品批发市场的消防安全隐患进行整治,得到广大市民和经营业主的好评。
(崔鑫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