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芳代表:
你提出的“关于加强金坛非遗传承与保护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非遗保护中心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以普查申报为基础,以培训提高为抓手,以宣传展示为载体,以传承发展为目标,全面推进全区非遗保护工作,深入挖掘金坛非遗艺术价值,创办活动,打响品牌,擦亮非遗的“金坛名片”,不断推动全区非遗保护传承工作有序推进。区非遗保护中心通过文献调查、实地调查和录音、拍摄照片、录像等多种方法对全区的非遗资源进行认真的梳理,建立了国家、省、市、区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体系。目前,金坛区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82项,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5项(金坛刻纸入选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9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7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41项。全区共有175名非遗传承人,其中国家级传承人有4名,省级传承人有7名,市级传承人有57名,区级传承人有107名。
区文旅局自2022年底至今,依托金坛愚池公园的基础条件和环境空间建设非遗公园。愚池公园内现有金坛博物馆、华罗庚纪念馆、戴叔伦纪念馆、段玉裁纪念馆等5幢文化场馆,6栋徽派民居。目前已完成非遗研学馆、大华剧场、云喜茶书院、金坛景泰蓝非遗工坊四栋的改造及布置。目前公园人流量为3000人次左右。游客既可以参观博物馆、纪念馆,又可以参加非遗研学活动、欣赏戏剧、购买非遗产品,一站式、沉浸式体验金坛非遗传统魅力。同时,积极指导支持非遗传承人通过以师带徒、非遗进校园进景区等形式开展传承、传播活动,全区年均开展非遗传承活动60余次,为金坛刻纸、金坛抬阁、直溪巨龙等非遗项目培养学员近千名。着眼于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化利用和创新发展,因地制宜建设非遗传习所等有特色、有品位的主题公共文化空间,儒林镇长荡湖水城非遗博物馆、东方盐湖城刻纸展示馆、段玉裁实验小学刻纸培训基地、明珍实验学校龙舞传承基地等实体基地集展览、培训、活动于一体,常年对外开放。金坛区剪刻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金坛古籍印刷有限公司均获得江苏省非遗工坊,江苏省非遗创意空间等省级荣誉。随着非遗活态展演的成熟,逐步成为我区非遗保护传承的一部分,为宣传我区非遗项目、扩大知名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组织非遗项目进社区、进学校活动,通过非遗进校园,使学生近距离体验、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不断激发广大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提高年轻一代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不断提高非遗保护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切实把非遗的保护工作做细、做深、做扎实。
一是强化非遗保护的基础保障建设。要注重高质量规划和精细化设计,加强对金坛非遗及相关产业传播、生产、消费变化特点和发展趋势的研究预测,依据非遗资源普查数据,科学规划和引导非遗产业发展,注重金坛各非遗项目之间的错位协同发展。目前,金坛已经有多所中小学将非遗纳入了学校课程。未来,我局将和教育局进一步合作,推动更多的非遗项目进入学生课堂,充分利用延时班进行兴趣辅导,将非遗课程真正纳入到学生的素质教育中去。同时充分利用社区的儿童之家,每周进社区服务,让社区的孩童近距离感受非遗的魅力。我们也希望通过各类非遗进校园活动,在让学生们了解非遗的同时,能够有更多的家庭以及社会力量参与其中,促成更多学校将非遗项目纳入校本教材,增强全社会的保护意识,营造全民共同参与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
二是强化非遗保护的人才培育机制。加强非遗人才队伍建设,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岗位轮训培训,倡导敬业爱岗奉献的职业道德精神,建立完善的激励奖励机制,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要将非遗传承培训班落实下去,保证人才对民族传统文化有着较高热爱,并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和奉献精神等,定期通过专家讲座,对非遗保护和传承工作予以有效指导。针对非遗传承人,要加强以老带新原则的应用,积极融入新生力量。针对目前非遗保护项目传承后继乏人的状况,要加快制定传承人培养制度、传承奖励制度,用制度规范人才培养工作。尤其对濒危的重要项目要制定传承计划,建立传承活动基地,探索设立专项传承补贴,为传承人提供良好的传承条件和必要的生活保障。结合当前非遗资源转化实际的发展需求,举办一系列相关领域的人才对接会,鼓励有文化创意高端管理人才来坛、留坛。通过举办非遗类文艺作品竞赛征集活动,进行相应选拔程序,推选出各类优秀的非遗人才,以此提升非遗队伍整体素质,打造“能干事、肯干事、干成事”的团队。
三是强化非遗保护的资金保障体系。一方面,积极争取财政专项资金支持,建议各级政府将非遗保护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探索设立非遗保护专项基金,并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稳定增长机制,确保非遗保护工作在传承培训、记录整理、展示展演等方面的基础资金需求。另一方面,创新资金投入模式,探索“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协同机制,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非遗项目开发。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以捐赠、投资、合作开发等形式,参与非遗工坊建设、非遗文创产品开发、非遗主题文旅项目打造,实现非遗保护与经济效益的良性互动。同时,要注重资金使用的精准性和高效性。建立健全非遗资金绩效评估体系,对资金使用方向、项目实施效果进行动态跟踪与考核,优先支持濒危非遗项目抢救、代表性传承人培养、数字化保护工程等重点领域,确保每一笔资金都用在“刀刃”上。
四是强化非遗保护的社会氛围营造。努力提高对非遗保护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把它作为事关全区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大局的一项重要工作,列入议事日程,促进工作落实。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种新闻媒体,大力宣传非遗保护有关的法律法规,营造人人参与保护的良好氛围。加强非遗活动与旅游、节庆活动等的融合,如通过每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等活动,加深广大群众对非遗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同时加强与属地政府的联系,建立非遗农产品项目的展览馆、非遗教育基地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来自于人民,党的根基和血脉在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我们党立党兴党强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非遗源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人民是非遗的持有者、传承者和受益者。非遗保护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保护成果惠益人民的导向。通过举办各类非遗宣传展示活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进一步增进文化自信,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再次对您的建议表示感谢,感谢您对我区文旅事业的关心和关注,并请您继续关注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以促进我们的工作进步。
签发人:尹 韧
经办人:胡俊强
联系电话:0519-82334663
常州市金坛区文体广电和旅游局
2025年6月20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