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进小区环境治理的“五乱整治”工作中,整治乱种植常因涉及居民切身利益引发矛盾纠纷。西城街道河滨社区积极探索实践,充分发挥网格员基层治理“神经末梢”作用,在整治乱种植过程中有效化解矛盾,为同类工作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一、建立多方联动机制,凝聚整治合力
河滨社区联合城管部门成立专项整治小组,明确职责分工,形成工作合力。社区网格员充分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前期对辖区内乱种植情况进行全面摸排,建立详细台账,标注种植区域、涉及居民信息及种植类型等内容,为整治工作提供精准数据支撑。城管部门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科学合理的整治方案,确保整治工作有法可依、有序推进。双方定期召开工作协调会,及时沟通整治进度和遇到的问题,共同商讨解决方案,避免因信息不畅导致矛盾升级。
二、创新沟通调解方式,消除居民抵触情绪
面对部分居民因围栏拆除产生的抵触情绪,网格员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沟通方式。线下,网格员逐户上门走访,与居民面对面交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耐心解释相关政策,宣传乱种植行为对小区环境卫生、公共安全及其他居民权益的不良影响。同时,向居民展示整治后的效果图,描绘小区环境改善后的美好愿景,让居民对整治工作有更直观的认识。线上,通过社区微信群、公众号等平台,发布整治工作动态、政策解读文章和典型案例,及时回应居民关切,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从情感上拉近与居民的距离,增强居民对整治工作的认同感。
三、提供贴心服务举措,助力整治工作落地
在劝导居民配合整治工作的同时,网格员主动为居民提供贴心服务。对居民担心拆除围栏后花卉无处安置的问题,网格员积极协调社区闲置绿地,规划集中种植区域,并协助居民移栽花卉;对于不愿移栽的居民,网格员联系周边花卉市场,帮助其寻找销售渠道,减少经济损失。在围栏拆除过程中,网格员全程跟进,协助城管部门做好现场秩序维护和安全保障工作,避免因拆除工作给居民带来不必要的困扰。整治工作完成后,网格员定期回访居民,了解他们对整治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发现并解决后续问题,确保整治效果长效保持。
乱种植整治如何兼顾“法理情”?河滨社区用“联动摸排+柔性调解+贴心服务”给出答案,实现从环境整治延伸至社区归属感培育,彰显基层治理温度与效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