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野迎春光,四月田管忙。近期,田间地头随处可见农民们忙碌的春管景象。四月的麦田,在风中卷起绿浪,悄声低语着春种夏收的渴望;四月的塘口,在阳光下波光粼粼,努力刻画出“蓝色粮仓”的风景。
防治“管家”全力呵护,让四野青麦“穗穗”平安。2025年,我省小麦赤霉病预计将中等偏重发生,防控形势较为严峻。眼下,正值小麦抽穗扬花期,金坛区小麦种植总面积18.57万亩,赤霉病防治工作已全面铺开。该区种植业技术推广中心本着立足于早,着眼于防的原则,时刻加强苗情动态监测,突出精准防控和统防统治,农技人员开展技术指导130余次,小麦赤霉病防治工作已达17.4万亩,防治覆盖率93.7%,全力护航夏粮丰收。金坛区种植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季忠强调:“为牢牢把握住全年粮食生产主动权,必须打好以赤霉病为主的第一场防控硬仗。我们中心成立了6个工作组,根据相关技术方案和工作需求,分组挂片开展小麦赤霉病防治指导工作,密切关注天气状况,全力做好小麦穗期重大病虫防控工作,切实当好全区小麦赤霉病的防治‘管家’。”
眼镜“管家”智能巡田,查病害虫害“目光如炬”。传统田间调查工作主要依赖于人工目测,劳动强度较大。近年来,金坛区试用智能AR巡田设备进一步提高病虫害识别准确率,巡查效率较传统方式提升5倍。AR巡田设备外观如眼镜设计,主要用于调查病害和虫害,能够在田间对农作物病虫害进行拍照、自动识别计数,所计数据可同步实时上传至云端。通过AR眼镜等智能设备,农业技术人员能够快速完成害虫调查统计工作,害虫种类和数量一目了然。该区种植业技术推广中心植保科科长段云辉表示:“此设备初步试用于防治小麦赤霉病工作中,智能化监测较人工而言,能够更快速地识别出植物生长中的主要病虫害种类,利用大数据分析生成对应的防控技术意见,为大面积生产提供指导,节省了我们的工作时间。”当前,金坛区已建设17个病虫害监测点和45个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提升点。
养殖“管家”防害保收,助塘口农人有“钳”有钱。水中投苗是春季“水上春耕”的重要内容,而投苗后的塘口周期管理工作更不容忽视。针对春季水温回升、水生动物病害易发等特点,金坛区水产技术推广中心及时抓好春季生产服务工作,在苗种选择、苗种投放、塘水消毒、投饵及病害防治等多个环节跟踪指导,依托党建服务志愿活动“塘口大学堂”为全区水产养殖户提供现场指导。该中心主任陈文彬介绍:“‘塘口大学堂’作为我们中心党建服务的招牌,每年开展塘口水产养殖指导工作近400人次。今年以来,已开展重大疫病采、送样2批次,区级检测病样15批次。春季‘水上田管’是虾苗蟹苗能否历经蜕变成为餐桌上美味佳肴的关键,也是养殖户能否在当年增收致富的关键,必须把养殖技术指导工作做好做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