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升医护人员对住院患者突发猝死的应急处置能力,强化夜间薄弱时段的多学科协作效率,3月21日下午,直溪中心卫生院在内科三病区组织开展了一场夜间猝死应急实战演练。本次演练由医务科、护理部联合策划,分管副院长江晓晖全程督导,内科、外科、总值班等40余名医护人员参与。
演练模拟夜间值班护士巡视病房时,发现一名住院患者意识丧失,呼之不应,大动脉搏动消失。护士立即启动“夜间应急三级响应”:30秒内完成首次心肺复苏,1分钟内启动全院呼叫系统,3分钟内值班医生、外科支援团队、行政值班人员相继抵达。抢救小组现场组建临时指挥体系,在有限人力下形成“CPR-除颤-给药”救治链条。经过积极抢救,最终患者心电监护转为“窦性心律”,颈动脉搏动恢复,自主呼吸恢复,瞳孔由大变小,对光反射存在,口唇、面色及甲床由紫绀转为红润,判定患者抢救成功。整个抢救过程分工明确,紧密配合,环环相扣,展现了各科室人员之间的密切合作和抢救的积极性、有效性。
江晓晖副院长在总结点评中指出:“夜间应急处置能力是保障患者安全的关键环节,直接关系到医疗质量的底线。本次演练不仅检验了我们的应急响应机制,也暴露了一些亟待改进的衔接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立即采取三项措施:一是增设夜间机动护理小组,确保人力资源的灵活调配;二是开发标准化沟通模板,提升多学科协作的信息传递效率;三是推行盲演常态化,通过不预设脚本的演练方式,进一步提升医护人员的实战应变能力。”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此次演练是医院全面提升夜间应急能力的重要起点。今后,医院将继续以实战化为核心,在常态化应急抢救培训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多场景、多维度的实战演练,模拟真实突发情况,锤炼医护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持续提升整体救治能力,为患者生命安全筑起一道坚实防线。(许惠琴、陈欢欢)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