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已至,农事始,鸡未鸣,耕者起。如果说播种机在田间轰鸣、农民们忙于耕种这样的场景是专属田野的“粮”辰美景春耕图,那摆放在池塘边那一筐筐即将被放养的虾苗和穿梭于塘中、岸边的养殖户,则是属于渔业的“水上春耕图”。
引青虾良种促进渔业振兴。“你们看看,今年买来的虾苗个头大,活力好。”向我们展示虾苗的养殖户名叫俞卫忠,在直溪镇养殖虾蟹近200亩。只见他一边将一筐筐活力四射的虾苗均匀放养在各个养殖塘中,一边和我们聊起今年的养殖计划。他告诉我们,今年他进了400斤“太湖3号”青虾苗,相比于同期买进的“太湖2号”虾苗整整多了100斤,而越买越多的底气来源于“太湖3号”虾苗的优秀品质,与“太湖2号”青虾苗相比,适应性更强、抗病抗逆能力也更好。“太湖3号”是由中国水产科学院无锡淡水渔业研究中心选育的青虾新品种。2024年,依托省青虾产业体系项目实施,首批“太湖3号”青虾新品种原种落户金坛,标志着金坛青虾从“太湖2号”时代正式跨入“太湖3号”时代,当年金坛区“太湖3号”青虾良种覆盖突破3000亩,今年将得到进一步提升,有望突破万亩。
以服务“跳板”补足养殖“短板”。“今年每个养殖塘的密度还是不能大,否则容易引发病害,很影响成活率的”“去年放苗的时候幸亏有你们的提醒,不然我就要犯错误了。”在朱林友礼家庭农场,“塘口大学堂”小板凳儿服务队的党员们,正在给养殖户做春季放苗的安全提醒。这段时间,小板凳儿服务队根据当下实际殖情况,将支部现有党员分成2到3个小组,深入全区养殖塘开展春季生产指导。根据养殖户放苗中遇到的难题,精准对接养殖需求,以岗位责任带动志愿服务,提供个性化生产服务,并将无法现场解决的疑难杂症带回来,邀请高校院所专家共同“会诊”,非养殖问题反馈给相关部门,全方位实实在在解决养殖户急难愁盼,当好养殖户排忧解难“贴心人”,确保“水上春耕”顺利进行。“塘口大学堂”是金坛区农业农村局水产业党支部的党建品牌。每逢关键节气、特殊气候,党员志愿者们会身着蓝马甲穿梭在全区各个养殖塘口提供指导服务。党员们以理论学习、政策引导、技术服务、资金扶持等方式,全方位、多层次、多元化的为养殖户们开展全年技术服务指导,产业指导直接深入塘口一线。2025年以来,通过塘口走访形式为全区100多户水产养殖主体开展了“水上春耕”服务指导。
敲防控警钟打好高产助攻。“现在早春气温变化幅度大,肯定要加强水质管理的”“你投料不能只盲目追求产量,也要注意蛋白质、维生素和一些微量元素的均衡摄入。”正在和养殖户讲述放苗注意事项的,是金坛区水产技术推广中心的齐若非。小齐是个95后,年纪不大,在养殖户那里的名气却不小。当养殖户塘口出现异常,第一时间就想到了她,这段时间她更忙了。春季是水产养殖春放春养的重要阶段,更是病害防控的关键阶段。气温逐渐回升,为细菌、寄生虫等病害提供了生长繁殖的机会,极易导致养殖病害发生。金坛水产中心高度重视水产病害监测和绿色防控工作,在全区范围内跟踪监测河蟹、青虾和常规鱼的病害情况,及时准确掌握病害发生情况,并定期在全区发出预警信息,避免养殖生产过程中重大疫病情的出现。水产养殖防重于治。为提升养殖户水产养殖的病害防控意识,“塘口大学堂”还会定期邀请邀请行业专家以座谈会、培训班等形式与养殖户分享交流,并将当地养殖行业的“土专家”“田秀才”等纳入师资队伍,依托这些“大咖”传授病害防控经验,让养殖户收获致富“真本事”。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