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来,区科技局坚持以“新”为引领,优化产业发展布局,以“质”为突破,深化创新发展内涵,牵头推进微笑经济创新行动,集聚更多创新资源,为打造“生态创新区 未来科创城”提供更多科技支撑。
创新主体有新进位。高企保有量达460家,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453家,入选省瞪羚企业18家。锂源新能源、厚生新能源等6家企业获评省(潜在)独角兽。永臻股份、健尔康主板上市,同威信达、创健医疗新三板挂牌,资本市场“金坛板块”不断壮大。
创新载体有新突破。华罗庚科学城开工建设,华罗庚创新中心运营初具成效,常州大学金坛教育科创园焕新开园,全区建成投用科创载体面积超100万平米。合成生物产业园迅速起势,全区集聚链上企业30家,省标委会秘书处落户华大工程生物学长荡湖研究所。
科技招商有新进展。注重统分结合,积极联动板块、国有公司“走出去”,深入对接面谈项目50余个,涉及医疗器械、人工智能、低空经济、新材料等领域。加快推进“基金+基地”合作模式,成功设立规模1亿元的华罗庚科创天使基金。通过常州市科技型中小微企业项目招引备案169个。
创新生态有新提升。与河海大学校地融合走向深入,“水风光储”集成验证等四大国家级平台加快建设。先后举办“华罗庚杯”常州市创新创业大赛、华南理工大学专场对接会等活动50余场。迭代升级“优化营商环境10条”,出台领军型创新创业人才支持办法,引进各类人才1.35万人。
2025年,区科技局将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找准科技、产业、人才融合发展新路径,统筹做好“优主体、搭平台、强创新、育人才”四篇文章,推动科技创新“关键变量”转化为“最大增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