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金坛区直溪镇地下拥有丰富的盐穴资源,由于管理权限、历史遗留等因素,这些地下空间资源长期未能得到有效利用。近年来,直溪镇用好改革关键一招,创新探索地上地下“两个空间”协同开发,全力打造省级矿地融合发展示范区,成功将“沉睡盐穴”转化为以清洁能源储能为核心、地上地下协同开发、产业链深度融合的“立体经济”。
组织协同破壁垒,构建协同治理新机制。通过建立“区—镇—村”三级联动机制,构建起纵向贯通、横向协同的治理体系。积极上争政策,推动矿地融合发展由镇级专班向区级专班提档升格,并实体化运行区矿地融合发展服务中心,形成“一专班、一中心、五个工作组”的工作架构。深度承接区矿地融合发展服务中心下沉,全面强化工作保障,精准选派项目服务专职人员入驻中心,实现机构与团队的双向深度融合,为矿地融合注入强劲动力。创新机制建设,强化协同联动,推动出台《关于建立区矿地融合发展服务中心与相关镇、部门、区管国有企业联动工作机制》,有力有序履行专规编制、项目招引、为企服务、矛盾协调等工作职责,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矿地融合发展保障体系,确保各项工作高效有序推进。
功能协同强创新,打造试点示范新标杆。首创“1+3”规划体系,将常州市乡村片区整治更新规划与盐穴资源开发利用深度融合,推动盐穴资源开发系统化、规范化、有序化。强化规划统筹。形成“盐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规划”和“重大区域管线廊道控制规划”“盐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安全规划”“矿地融合发展示范区专项规划”的“1+3”规划体系。将矿地融合发展示范区专项规划与片区整治更新规划有机融合,实现“两规合一”,并与矿地融合总规衔接,形成科学完整规划体系。出台《金坛区盐穴资源综合利用项目评审管理办法(试行)》,明确项目招引、评审、推进的要求和责任机制,统一村(社区)补偿标准,优化营商环境,全程参与工作方案起草、规划编制、管理办法制定等工作,研究并提出盐穴地下建设用地使用权配置建议,推动新型地下空间(盐穴)开发利用入选省级试点。实现中石化、国家管网等在地央企全部成立独立法人主体,2024年经营性税收突破1000万元。
产业协同促转型,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做深做透盐穴资源综合利用文章,推动片区发展由单纯的资源依赖型向集约高效利用转变,由粗放式向精细化转型。强化政策资源的精准对接和服务,推动能源存储、产业融合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依托盐穴资源,探索天然气、氢气、氦气等能源的地下储存,打造华东地区重要的清洁能源存储基地。通过搭建服务平台、简化审批流程、提供技术支持和资金补贴,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助力清洁能源产业快速发展。谋划建设清洁能源交易枢纽,建设天然气交易服务平台,引进港华国贸、嘉兴燃气、江阴天力、佛山燃气等天然气贸易主体,2024年贸易额突破8亿元。通过统筹规划、政策引导和资源整合,确保重大项目顺利实施。大力推进港华二库、三库,国家管网地面设施扩能工程,科技部挂牌项目中盐H项目等一批重大项目。探索地下盐穴综合利用、地面高标准农田的生产协同模式,港华二库周边完成部分土地流转,常州储气周边160亩土地完成农业种植提标改造并迎来丰收,成为引领示范区大农场建设、推广毗邻开发新模式的样板。
反哺地方发展,构建和美乡村新图景。围绕“矿地融合产业提升、水乡生态特色彰显、幸福和美乡村建构”目标,通过政策倾斜、资金支持和项目落地,引导企业参与片区建设,因地制宜建设一批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特色田园乡村。构建利益联结纽带,依托盐穴利用总部示范区起势成型、物业服务等项目落在当地,扩大村集体经济,提高农民收入,反哺地方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