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工作回顾
今年以来,东城街道聚焦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深入推进“五大行动”,持续抓重点、攻难点、创亮点,为加快建设城市经济强、基层治理优、幸福指数高的新东城而努力奋斗。
聚力增强发展动能,经济活力持续激发。1—6月,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3.28亿元,同比增长3.4%;纳入核算行业服务业营业收入完成8.39亿元,同比增长8.8%。1—6月,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2家、限上零住餐企业7家。大力宣传“以旧换新”政策,组织集中促销活动3场。签约引进现代服务业项目4个,协议投资总额6000万元,其中2个项目已开工建设。招引科技人才项目2个。申报“龙城英才计划”第二十八批领军型创业人才项目2个。引进高层次人才3人。度沃客东城创新中心引进入驻企业15家,累计入驻企业58家,挂牌成立常州市电子商务协会金坛办事处,举办“惠企联帮·跨境开放”金坛区跨境电商培训等活动20余场。开展“企业大走访”活动,协调解决问题11个。
聚力夯实基层基础,治理底座持续稳固。学习借鉴基层社会治理“儒林实践”,推动街道指挥中心规范化运行,精简优化“东城智管+”APP功能,坚持落实“一会三报”、干部下沉制度,不断压实网格工作责任。用心解决群众诉求,办结12345工单1984件,群众满意率达95%;受理信访件59件,已办结47件;处理劳动纠纷416起,累计帮助职工追回欠薪300多万元。深化住宅物业管理,引导业委会(物管会)规范化运行,完善办公条件;持续推动住宅小区公共收益纳入共管账户,57个小区累计入账1188万元;有序推动中景尚海城突出问题整改,业主满意度明显提升。稳步推进景丰广场破产工作,有力维护社会稳定。
聚力推动隐患清零,安全水平持续提升。落实“五个一”安全生产春季行动部署,大检查、大演练、大警示、大培训、大整改工作扎实有效。着力消除消防安全重大隐患,金江东苑等12个小区、金家园板材市场消防管道无水问题整改有序推进,统筹整治高层建筑和公共建筑消防隐患、风险问题3516个。常态化开展社会面小场所安全隐患整治,完成两轮全覆盖巡查,累计消除隐患253处。巩固拓展“厂中厂”专项整治成果,更新租赁双方底册(出租方40家、承租方302家)。加强工业企业安全监管,检查144家企业,发现隐患280处,整改203处。深化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第一轮完成整改问题58处;第二轮排查上报隐患25处,已完成清单编制。组织“安全生产月”活动18场,发动市场主体、居民查找身边安全隐患,“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的社会氛围更加浓厚。
聚力深化标本兼治,环境面貌持续更新。深入推进城乡环境“五乱”治理,处置乱堆放3627处、乱张贴4426处、乱停放7505处、乱搭建131处,整治锈蚀、破损广告店招41处,规范占道经营6307处,68个闲置地块已完成整治42块。一体推进文明城市建设、城市长效管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标融合”,坚持落实长效机制,及时处置各类问题近2.6万个。持续强化餐饮油烟治理,对吾悦商圈、峨嵋路沿街等重点区域开展夜间巡查,为152家新开办餐饮单位提供帮代办服务,油烟扰民投诉同比下降50%。扎实开展扬尘管控、秸秆及垃圾禁烧工作,降尘考核排名位居全市前列。推进主干河、红星河等生态河道综合整治,已清淤长度900米,清淤土方5000立方米左右。加强农污治理,引导2户规模养鸡场退养,对9户非规模生猪养殖户进行规范。
聚力办好民生实事,幸福图景持续彰显。推进管道燃气向农村延伸工程,中塘、河头社区586户居民、14户餐饮商户开通天然气,燃气安全专项整治任务存量全面销号。推动二次供水设施改造,碧水华庭等2个小区完成居民资金筹集,预计8月进场施工。做好城中村自主更新策划,东社村特色类整治提升方案基本完成,河头集镇城中村统规统建更新方案正在初步设计。完成现代化宜居农房改造14户。宣传购房新政,41人申领资助证,6人签订认购协议并备案。破解城中村房屋不动产权证办理难题,办结4户、公示办理阶段57户。促进居民就业创业,联合相关单位举办“春风行动”专场招聘会,协助申请妇女创业小额贷款60万元。举办东城街道公益创投大赛,引入社会组织服务民生项目10个。开展文化惠民活动36场。
下半年工作打算
今年下半年,东城街道将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十四届九次全会精神,坚决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各项部署要求,始终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并重。聚焦“五大行动”核心任务,以坚定的信心锚定目标,以务实的举措攻坚克难,以实干的作风狠抓落实。全体干部职工凝心聚力、加压奋进,全力确保年度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坚持创新求变,全面激发经济发展活力。大力促进居民消费。推动街区业态升级,一体策划丰田路、峨嵋西路整体提升,围绕“假日经济”“夜间经济”“美食经济”,引入更多“青春小店”“金坛首店”,组织联盟式促销活动。加大“以旧换新”政策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居民知晓率,引导商家举办现场展销会。全力完成区政府下达的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纳入核算行业服务业营业收入指标。大力发展跨境电商。推动度沃客东城创新中心提能升级,进一步提高跨境电商产业的首位度、集聚度、影响力。注重跨境电商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发展、资源互补,鼓励引导辖区企业组团出海,主动寻求新机遇、新合作,更大范围拓展全球市场。加强跨境电商园区服务和支持力度,搭建交流和培训平台,帮助企业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运营质效。大力探索两业融合。更加主动扛起“服务园区、拓展城区”主职责,找准街道现代服务业和园区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的切入点、发力点、增长点,与“四上单位”培育新增、转型升级相结合,推动发展研发设计、检验认证等生产性服务业。通过改造提升辖区村级工业园、国有厂房等载体,打造两业融合示范区。
坚持改革破题,全面提高基层治理效能。深化推行“儒林实践”。完善街道指挥中心运行机制,优化人员配备,加强业务培训,让指挥调度更加科学高效,及时推动物业管理、企业欠薪等突出问题闭环解决。精准压实岗位责任,完善综合(专属)网格考核评价办法,突出问题导向,用数据说话,依托“东城智管+”定期发布各网格工作实绩。壮大多元共治力量,邀请辖区企事业单位参与基层治理项目,引导更多居民通过“一格一码”就近反映问题,有效发挥新就业群体的“移动探头”作用。深化城乡环境“五乱”治理。补齐短板弱项,对城中村、自然村、闲置地块、交通干线沿线等管理薄弱区加大日常巡查处置力度,防止问题反弹。完善共建共治共享机制,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加大正面宣传引导,曝光负面典型案例,调动居民参与城乡环境大整治的积极性、主动性。深化引领住宅物业管理。制定并推行小区管理规约、业主大会议事规则“红色示范文本”,明确业委会(物管会)会议事项提前报请社区党组织审核把关,指导社区建立对业委会(物管会)监督评价制度。引导业委会(物管会)探索物业管理酬金制模式,建立对物业服务企业考核办法,促进阳光履约。
坚持强基固本,全面守好安全环保底线。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三管三必须”要求,发挥领导干部在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上的“关键少数”引领作用,抓紧抓实安全生产工作。压实“第一责任人”责任,提升企业、商户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提高企业法人和实际控制人安全意识和风险辨识管控能力,做好安全隐患动态清零。持续推进安全治本攻坚。重点抓好群租房、小生产加工厂、教培机构三个“小切口”隐患排查整治,深入推进住宅小区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全面开展“厂中厂”专项整治“回头看”,持续巩固餐饮等人员密集场所燃气安全整治成果,全力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始终抓牢生态环境保护。深化城乡环境“五乱”治理,分片区、分类型精准施策,健全长效机制。打好“蓝天攻坚战”,推进餐饮单位油烟治理,扎实开展垃圾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常态化巡查工地、堆场等扬尘重点区域。加强河道“四位一体”管护,严格落实河长制。巩固拓展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成果,加大农污治理力度。
坚持为民造福,全面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精致实施城市更新。抢抓城中村改造政策机遇,以东社村为试点,探索城中村自主更新改造新模式;完成河头集镇夏溪河沿岸民宅改造设计方案。有序实施碧水华庭等2个住宅小区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工程。进一步动员居民对使用15年以上的住宅电梯进行更新改造。摸排闲置工业地块,因地制宜推进“工改商”。用心做优公共服务。监督指导社会组织落实公益创投项目,切实增强服务实效。做好特殊困难群体动态监测、及时救助工作。优化调整老年人助餐点供给,提高服务精准度。实施儿童关爱计划,统筹用好“儿童关爱之家”和社工站等服务阵地,鼓励有条件的幼儿园增设托育服务,指导中塘社区托育机构规范化运营。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深化细化村庄规划,统筹编制村庄建设用地、农用地整治、乡村生态保护与修复规划。重点围绕中吴大道西延沿线,聚焦服务园区、服务产业,加快征地动迁清障工作,同步做好保留村庄发展策划。引导村(涉农社区)盘活低效闲置资产,探索“飞地经济”,开展股权投资,进一步拓宽经营性收入来源,提高自主保障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