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常州市金坛区人民政府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政民互动 > 政协委员提案 > 内容
关于对区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提案第26号的答复
  信息来源:科技局 发布时间:2025-07-16 浏览次数: 【打印】 【字体:

束鸣东委员:

您在区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期间提出的《关于更好做优做强华罗庚品牌的建议》收悉。该提案立足金坛发展实际,紧扣华罗庚品牌的核心价值,视角精准、举措务实,对我区深化科技赋能、提升城市竞争力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区科技局高度重视,会同区委人才办、人社局等相关部门进行了专题研究,结合当前工作基础和短板,逐项制定落实举措。现将具体落实情况答复如下:

一、系统谋划,夯实品牌根基,华罗庚科创品牌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

近年来,我区始终将传承弘扬华罗庚精神、做优做强华罗庚品牌作为科技创新的核心任务之一,在顶层设计、平台构建、活动牵引、氛围营造等方面持续发力,初步构建了具有金坛特色的华罗庚品牌建设体系。

(一)强化顶层设计与体系构建。2021年9月区委、区政府印发《“华罗庚创新中心”产业科创体系建设行动方案》,打造“1+X+N”的产业科创体系,并同步配套《关于支持“华罗庚创新中心”产业科创体系建设的若干政策》,围绕企业自主创新、平台提档升级、载体能级跃升、创新氛围营造等方面进行奖励。

目前全区共建有省级三中心81家,省重点实验室1家、省列统新型研发机构2家、省产研院联创中心7家,市级以上创新载体28个。

(二)高规格建设运营华罗庚创新中心。区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打造华罗庚创新中心,2021年9月28日,华罗庚创新中心在华罗庚高新区揭牌成立并将364875号小行星命名为“华罗庚星”。华罗庚创新中心2023年9月正式投入运营,目前已入驻项目24个,涉及低轨卫星、人工智能、通信设备、智能制造等领域,涵盖了海疆空天、智水青善、晶冉智能等一批优质科创企业。2家企业(瑞禹信息、河海空天)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4家企业(江苏动力、智水青善、瑞禹信息、河海空天)被认定为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

(三)以赛为媒提升品牌影响力。高标准承办“华罗庚杯”常州市创新创业大赛,将其打造成为链接国家、省级大赛,发现项目、吸引人才的重要窗口。以赛招商,推动一批“硬科技”项目落地金坛,是我区推进科技招商的一项创新举措。自2016年举办首届市“双创”大赛以来,累计吸引近3200个创业团队和科技企业报名参赛,引导280余支创业团队在我市落地孵化,给予总计2亿元的财政资金支持,为海内外创新创业项目搭建资源汇聚、人才竞技的舞台。

(四)协同联动深化精神传承。区科协等部门紧密协作,依托华罗庚纪念馆常态化开展科学家精神主题教育,其活动获中国科协表彰,纪念馆科普志愿服务队获评2023年度长三角优秀科技志愿服务组织。积极创作纪录电影《华罗庚》、青春剧《和华教授谈心》等文化作品。纪念馆年接待超3万人次,成为重要的爱国主义和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同时,积极举荐优秀科技人才(如市科普大使、十大科技人物提名奖、青年托举人才等),举办高层次人才子女夏令营、科普游等活动,营造尊才爱才氛围。

二、聚焦关键,精准发力,系统推进华罗庚品牌做优做强

针对您提出的“院所经济、高端智库、名人效应”三大路径,并结合我区当前品牌建设中存在的系统集成不足、向上争取力度待加强、资源整合需深化等薄弱环节,我们将重点从以下方面深化工作:

(一)聚力做大“院所经济”贡献度,打造区域科创核心引擎。一是前瞻布局,构建院所集聚高地。紧密联系华罗庚先生曾长期工作过的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系统科学研究所等)、清华大学数学科学系等顶尖学术机构,以及与其学术渊源深厚的知名高校(如中国科技大学),积极争取其分支机构、联合实验室或重大科研成果转化基地落户金坛。加强与河海大学长荡湖校区、华罗庚高新区、经济开发区形成“校区—园区—城区”深度融合、功能互补的联动发展格局,实现从物理空间建设、高端院所引进、创新平台搭建到前沿项目孵化的全链条协同。二是聚焦核心,做强两大战略支点。发挥河海大学未来技术产业学院战略优势,开展学科交叉探索,培养未来领军人才。围绕“五新产业”痛点难点,孵化培育颠覆性技术项目和未来产业企业,促进顶尖科研成果在金坛就地转化。高标准打造华罗庚科学城,将其打造为承载大院大所、汇聚顶尖资源的“旗舰平台”。以“硬科技+新场景”为突破,锚定科研仪器、人工智能等未来赛道,引进一个公共服务平台,落地一批科创项目,布局打造“基础研究-中试-产业化”全链条基地,通过链主裂变式创新(技术扩散)+高校源头式供给(人才与研发)+载体平台化运营(生态协同)的三维模式,实现从“单点突破”到“系统创新”的跨越,真正把华罗庚科学城首开区打造成“两湖”创新先行区。三是强化联动,释放院所经济效能。依托院所资源网络,吸引其衍生项目、合作企业及上下游产业链优质项目落地我区。同时引导区内企业主动对接院所高校资源,开展协同创新、技术攻关和人才联合培养,畅通“实验室”到“生产线”的通道。最终目标是形成以顶尖院所和创新平台为源头、以未来技术学院为桥梁、以华罗庚科学城为承载、以“五新产业”集群为主战场的创新生态体系,为全区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注入最强劲的“院所动力”。

(二)构筑“高端智库”,激活产业创新决策引擎。充分发挥华罗庚等金坛籍院士科学家的感召力,集聚顶尖智慧服务区委、区政府科学决策和产业升级,让高端智库真正成为金坛“五新”产业升级的“最强大脑”和企业创新突破的“外援智囊”。一是构建专家网络。吸纳熟悉新能源、新能源汽车、新医药、新智能、新材料的实战型专家,重点瞄准区内重点企业技术负责人、河海大学(金坛校区)优势学科教授、科技镇长团,联动开展技术攻关、战略咨询、人才培养等工作,深度挖掘出事关金坛重点产业发展方向与路径的意见建议,当好区委、区政府的参谋助手,科技工作者的娘家人。二是建立“需求导向+揭榜挂帅”运行机制。围绕“十五五”规划以及重大战略课题(如产业链韧性、未来产业布局、创新生态优化),向相关智库或专家团队定向委托开展深度调研与咨询研究,确保成果有的放矢。面向智库专家发布企业技术难题,鼓励专家团队“揭榜”提供解决方案,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三是强化成果转化与企业服务。支持常州大学金坛科技园开展江苏省技术交易市场金坛工作站技术转移工作,常态化挖掘需求、衔接成果,加速转化过程。加强拓展与河海大学校地合作深度,邀请学校优青杰青、专家教授与我区企业代表交流对接,通过技术需求发布、成果推介、专题讲座等形式,举办人才沙龙,产学研对接会等活动。

(三)打造“华罗庚”品牌活动矩阵,释放名人效应乘数效应。一是做强赛事品牌。主动对接省科技厅、人社厅,争取将“华罗庚杯”纳入“创业江苏”科技创业大赛地方特色赛,并列为省级双创赛事改革试点。通过省级媒体矩阵全程直播决赛盛况,打造长三角科创赛事IP,使大赛成为金坛吸引顶尖人才、汇聚创新资源的“金字招牌”。二是深化学术与文化传播。深化华罗庚纪念馆作为全国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的内涵建设,继续挖掘华罗庚、钱骥、孙枢等金坛籍院士、顶尖专家的感人故事,收集整理展示科学家学术成长、科技报国等资料,注重时代化表达、数字化呈现,推动新时代科学家精神深入人心。整合科协、教育局、妇联资源,在9月(华罗庚诞辰月)开展“走进数学世界”科普展、“科学家故事汇”校园巡讲,将华罗庚纪念馆打造成全国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三是推动“以名聚产”。嵌入招商引智场景,在重大赛事、论坛期间,由相关部门同步组织“华罗庚之星”项目对接会,定向邀请参赛团队、参会专家考察华罗庚创新中心、中德产业园,推动优质项目就地转化。联合深创投、江苏高投等头部机构设立专项基金,为优胜项目提供“孵化—融资—落地”全链条支持。

再次衷心感谢您对金坛科技创新事业和华罗庚品牌建设的高度关注与鼎力支持!区科技局将切实履行好牵头职责,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会同各相关部门,以更加系统的谋划、更加务实的举措、更加开放的姿态,全力做优做强华罗庚品牌,努力将其打造成为金坛最闪亮的城市名片和创新旗帜,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金坛新篇章注入磅礴科技动能。

签发人:李冬英

经办人:郑录游

联系电话:0519-82822319

常州市金坛区科学技术局

2025年6月16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