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常州市金坛区人民政府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政民互动 > 政协委员提案 > 内容
关于对区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提案第024号的答复
  信息来源:工信局 发布时间:2025-07-10 浏览次数: 【打印】 【字体:

万晓委员:

你提出的《关于在金坛建设未来能源中试产业集群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提案深刻洞察了发展未来能源科技对实现“双碳”目标、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战略意义,精准指出了当前中试环节对产业创新的关键制约,并结合金坛区产业实际提出了系统性建议,具有很强的战略前瞻性和实践指导性。对此,我们表示高度认同和衷心感谢!

一、提案的重要价值

您的提案与国家对未来能源产业的前瞻部署高度契合,是在对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国家部委政策文件深入思考基础上的积极响应与有力实践。提案深入剖析了中试产业滞后、创新要素协同不足、服务生态不完善等核心痛点,特别是对现有基础与不足的分析切中要害。您提出的以政府主导、强化平台、促进协同、推动集聚为核心的四大建议,思路清晰、路径明确、措施具体,为金坛区抢抓未来能源发展机遇、破解科技成果转化瓶颈、提升产业能级指明了方向。我们将积极吸收采纳,并将其作为推动相关工作的核心指导。

二、现有的工作基础

(一)新能源产业核心优势

新能源产业基础雄厚。产业链完整度高。尤其在动力及储能电池领域,已形成从前端材料(如正负极、隔膜、电解液)到电芯制造、系统集成、回收利用的全链条闭环;集聚效应显著。已吸引中创新航、蜂巢能源、东方日升等头部新能源企业落地,带动数百家配套企业集聚,新能源产业融合集群入选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示范名单,为技术中试提供规模化应用场景支撑。

(二)试点平台初步成型

新能源产业方面。全区已建立多个具备基础的小试、中试验证能力,部分平台设备对标工信部“五化”标准,为区域中试发展积累了实践经验。2020年5月,东方日升异质结中试线建成投产,2024年11月,中创新航技术研究院(江苏)有限公司—锂离子动力储能新体系测试及中试平台、常州金西科技成果转化有限公司—新能源行业中试平台成功入选江苏省制造业中试平台培育库,2024年12月18日,全球首套工业规模内热式多级固定床化学链应用系统在朱林镇领氢科技试运行并发布了“清华大学固定床化学链制绿色能源与工业脱碳技术产业化成果”,初步验证了“高校技术→本地中试→产业化”的可行路径。

生物合成产业方面。打造“一核两翼”产业空间布局,形成“三中心三基地”产业空间结构。其中金坛合成生物产业基地依托华大工程生物学长荡湖研究所和蓝色彩虹孵化器,扩大研发,打造非化工类合成生物项目小试、中试、高通量生产的产业化基地;长荡湖科创园合成生物产业基地,打造合成生物科研成果产业转化生产基地,作为科研和产业的纽带,重点培育产业孵化和产业加速项目的小试和中试等。

(三)突出短板与挑战

1.中试产业生态尚未系统构建。一是资源分散,协同不足。研发设备、检测设施、专业人才等资源分散于企业、高校内部,缺乏统一共享机制,导致重复投入和利用率偏低。二是服务链条不完整。专业化的检验检测、工艺工程服务、知识产权运营、中试金融支持等配套机构稀缺,“一站式”服务能力薄弱。

2.平台能级与辐射力有限。一是功能单一。现有平台以企业自主建设并适度开放的类型为主,主要功能还是技术验证,缺乏与产业链上下游及资本的深度协同能力(如规模化工艺优化、成本控制、风险投资对接)。二是规模偏小,覆盖领域窄。平台体量有限,难以支撑大规模技术放大需求,聚焦领域较窄(如以电池材料为主),对氢能、新型储能等新兴方向覆盖不足。

3.创新要素协同机制缺位。一是“技术—资本—产业”断链。科研团队缺乏中试资金及产业化经验,投资机构因风险高难以决策,企业顾虑技术成熟度不敢接棒,三方需求未有效衔接。二是跨主体合作深度不足。高校、企业、政府间缺乏长效协作机制,制约共性技术突破和成果高效转化。

4.高端人才与专业化运营能力匮乏。一是复合型人才短缺。既懂前沿技术、又熟悉工程化放大和商业化的中试运营管理人才稀缺,制约平台服务能效。二是运营模式待优化。多数平台仍依赖政府或高校输血,市场化、专业化、可持续的运营模式尚未形成。

三、下一步的工作

针对提案提出的宝贵建议,我们将重点推进以下工作:

(一)政府主导与规划引领方面

1.科学组织规划。我们将适时组织工信、发改、科技等部门,联合行业专家、科研院所及重点企业,共同探索《金坛区未来能源技术中试产业集群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紧密围绕未来能源(如新型储能、氢能、先进光伏等)前沿方向,明确发展目标、重点任务、空间布局及分阶段实施计划,为集群建设提供科学蓝图。

2.完善政策体系。依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制造业中试创新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工信部联科〔2024〕11号)、《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加快布局建设制造业中试平台的通知》(工信厅科函〔2024〕346号)、《江苏省制造业中试平台建设实施方案》(苏工信创新〔2024〕380号)等文件研究制定金坛区支持未来能源技术中试产业发展专项政策。重点考虑以下支持方向:

财税支持:对中试平台建设、设备购置、关键技术研发等给予一定比例的财政补贴;探索对符合条件的参与主体实施税费减免。

土地要素:优先保障中试产业集群重点项目建设用地需求,创新供地方式(如弹性出让、先租后让)。

人才引育:在“龙城英才计划”等基础上,针对中试复合型人才和高层次技术专家,制定更具吸引力的专项政策。

3.加大金融支持。摸索设立“金坛未来能源技术中试产业发展引导基金”,以高水平中试平台(含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改造)建设、具有产业化前景的前沿技术中试项目、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与验证、推动平台“专业化、市场化、共享化”运营等为重点方向。同时,充分发挥基金撬动作用,引导社会资本(尤其是耐心资本、产业资本)共同设立多元化子基金,形成覆盖中试项目全生命周期的资本支持体系。

(二)平台建设与能级提升方面

1.资源整合与共享。组织对全区现有中试资源(设备、场地、检测能力等)进行全面摸底调研与评估。优先构建“金坛未来能源中试设备共享平台”,制定共享规则、服务标准和合理收费标准,打破壁垒,盘活存量资源,提高利用效率。

2.支持平台升级与扩建。对照工信部“五化”(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网络化、高端化)标准,鼓励现有平台加强功能拓展,深化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科研院所及金融机构的协同联动,提升技术验证、工程放大、工艺优化、成本控制、风险识别等综合服务能力,扩大辐射范围。

3.布局新建专业化平台。根据产业发展趋势和《规划》部署,加快规划建设新型储能材料、氢能关键部件(制/储/运/用)、钙钛矿及高效光伏、智慧能源系统等领域的专业化中试平台。采取“政府引导、多元投入、市场运作、开放共享”的模式,鼓励高校院所、龙头企业、社会资本共同参与建设和运营。

(三)生态体系构建与完善机制方面

1.建立协同创新联盟。由政府搭台,发起成立“金坛未来能源中试与转化协同创新联盟”,联合高等院校(特别是合作基础良好的清华大学、河海大学等)、科研机构、产业骨干企业、金融机构、专业服务机构等。建立常态化交流机制(技术沙龙、项目路演、需求对接会),并推动建立合理的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机制、风险共担机制和知识产权共享机制,探索复制推广清华大学博士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模式,组织高校院所举办产学研专项对接活动,精准匹配企业技术需求至高校科研团队。组织供需对接会、技术交流及项目路演,强化产业链协同创新。促进企业科技创新需求侧和高校科研院所供给侧的有效衔接。

2.强化一站式服务供给。围绕集群发展,系统性补强关键配套服务,包括但不限于研发设计方面吸引高水平能源研发设计机构入驻或合作、检验检测认证方面支持共建或引入权威的公共检验检测服务平台、知识产权方面设立或引入专业的知识产权服务中心,提供专利导航、快速审查、运营转化、维权援助等全链条服务、科技金融方面搭建线上线下一体化的科技金融对接平台,联合银行、担保、风投等机构,创新开发符合中试项目特点的金融产品(如中试贷、风险补偿基金等)、人才服务方面强化人才公寓、子女教育、医疗保障等服务保障。

3.引育专业人才队伍。深入实施龙城英才计划,加大金沙英才引进培育力度,推动本地院校(职校)开设或优化新能源材料、先进制造、工程管理相关专业。联合高校院所,定向培养既懂技术、又懂工程化、熟悉市场的复合型中试人才。通过“领军人才+创新团队”方式,大力引进国内外高层次技术专家和平台运营管理人才。

(四)推动产业集聚与打响“金坛中试”品牌方面

1.以链聚势,精准招商。将中试集群作为招商引资的“金字招牌”和新引擎。制定专项招商计划,围绕未来能源核心技术突破方向和缺失环节,重点引进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的技术转化项目、具备核心技术的创新型企业、以及关注中试环节的战略投资者和专业服务机构(如知名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知识产权律所、专注硬科技的风险投资机构)。提供个性化招商方案。

2.培育龙头企业与隐形冠军。对集群内发展态势好、技术领先的企业(包括像朱林镇清华转化项目这类代表新质生产力的企业),给予重点扶持(融资对接、市场开拓、政策直通等),加速其成长壮大为具有行业影响力的龙头或细分领域“隐形冠军”,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吸引更多上下游企业和创新资源集聚。

3.加强品牌建设与推广。系统策划“金坛·未来能源中试转化高地”的区域产业品牌。通过组织参与高能级展会(如世界新能源大会)、举办专题产业论坛、联合权威媒体宣传、发布集群建设成果白皮书等方式,全方位展示金坛区在未来能源中试领域的优势、成果与决心,提升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积极申报国家级、省级相关荣誉称号(如“国家未来产业先导区”、“省级科技成果产业化示范基地”等),巩固品牌地位。

打造未来能源技术中试产业集群,是金坛区巩固新能源产业领先地位、发展新质生产力、支撑国家“双碳”战略的关键之举。您的提案为我们的工作提供了宝贵智慧和强大动力。我们将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认真采纳并落实提案建议,全力推动金坛区成为未来能源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的核心承载区。恳请您持续关注、监督和支持我们的工作,共同为金坛区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再次衷心感谢您对金坛区发展未来能源产业的深入思考和真知灼见!

签发人:于立俊

经办人:石维佳

联系电话:82822650

常州市金坛区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5年6月26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